北大荒集团泰来农场:“五良”融合赋能水稻生产 大面积单产再攀新高

金秋时节,泰来农场的万亩水稻田泛起金黄稻浪,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一派丰收盛景。今年以来,农场聚焦水稻产业提质增效,以“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为抓手,破解水稻生产关键瓶颈,推动大面积单产稳步提升,其中最新国审品种“稻花香6号”测产达676.2公斤,“中科发5”测产达821.4公斤,为粮食安全筑牢“稻”基石。

11.png

良田固本,高标准农田筑牢高产根基

“以前地块高低不平,浇水施肥总不均匀,现在建成高标准农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心里特别有底!”看着自家田里饱满的稻穗,种植户刘洋笑着说。农场将水稻种植区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核心区域,系统推进基础设施升级与土壤质量提升,打造高产稳产“粮仓底座”。修建混凝土灌排渠道;采用激光平地技术对田块进行精细化平整,消除田块高差,确保水肥分布均匀,为后续标准化种植奠定基础。同时,配套建设田间机耕路、电力设施及智慧灌溉控制系统,满足大型农机作业与智能化管理需求。在土壤改良方面,结合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秸秆粉碎还田、绿肥轮作等生态培肥技术,秸秆还田率达9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土壤团粒结构显著改善。截至目前,农场水稻种植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22万亩,形成“基础设施完善、土壤肥力优质、抗灾能力强劲”的优质稻田体系,为水稻生长提供稳定适宜的环境。

良种引路,评价基地夯实品种新优势

农场依托部省共建种子评价基地,搭建优质水稻品种培育与筛选平台,为高产增收提供核心品种支撑。该基地聚焦品种改良与优化,今年共开展70个水稻品种的实验种植,通过对比不同品种的抗逆性、产量、品质等关键指标,筛选适配本地土壤与气候条件的优质品种。其中,此前测产达676.2公斤的“稻花香6号”,兼具米质优良、口感软糯的特点,市场认可度高;“泰荣1号”不仅适应性强,且在产量稳定性上表现突出,为种植提供可靠品种保障。通过基地的系统实验与筛选,农场实现优质品种精准推广,为水稻单产提升与品质优化筑牢品种根基。

22.png

良法破题,三项技术解锁种植新效能

农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重点推广“水稻智能双氧浸种催芽、超级育秧大棚培育、测深施肥”三项集成良法,推动种植技术向精准化、高效化转型。农场采用智能化浸种催芽设备,通过双氧溶液精准调控浸种环境,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同时结合恒温催芽系统,将种子发芽率提升至98%以上,从源头保障秧苗质量。搭建集恒温、恒湿、光照调控于一体的超级育秧大棚,配备自动卷帘、喷灌系统,实时调节棚内温湿度。通过精准管控,秧苗生长周期缩短2-3天,为后续移栽后快速返青奠定基础。在插秧环节同步应用测深施肥装置,将肥料精准施于秧苗根侧3-5厘米,深度4-6厘米的位置,实现“肥随苗走、精准供肥”。既降低化肥用量,又避免养分流失,助力水稻平稳生长。此外,农技人员实行分片包保责任制,定期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每一项良法精准落地,为水稻单产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良机提效,智能农机赋能生产加速度

农场加大农机装备升级力度,重点引入宽窄行插秧机与植保无人机,以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提升生产效率与种植精度。采用“宽行36厘米+窄行14厘米”交替种植模式,相比传统等行距插秧,既能保证田间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发生,又能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该机型日均作业面积达30亩左右,相比传统插秧机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种植更多的植株,栽插质量显著提升。“我们还利用植保无人机配备高精度导航与雾化喷药系统,根据水稻生育期与病虫害发生情况,精准调整喷药剂量与飞行高度,实现‘靶向施药’;作业效率达每日500亩以上,是人工喷药效率的8-10倍,有效降低农药残留与人工成本。目前,农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保持100%,为水稻生产全程提质提效提供了坚实保障。”农场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赵慧臣介绍到。

良制护航,产学研联动点燃增长引擎

农场以机制创新为抓手,通过与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大、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建设专家工作站与研学基地,在产销模式与品牌建设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以订单种植发展定制农业。“今年,农场与北大荒米业集团签订了5800吨优质水稻种植订单购销合同,项目达成后每吨可获利润100元。”农场积极推动种植户与知名企业签订订单,其中与黑龙江六水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订稻花香2号订单1.1万亩,与天津天隆科技公司签订“泰荣1号”订单0.1万亩,预计能使农户每亩增收200元,构建“稳定合作、绿色发展”的良制体系,凝聚水稻生产合力。同时,农场完善风险保障机制,为水稻种植户统一投保农业保险,降低自然灾害与市场波动风险,进一步坚定种植户绿色发展信心。

下一步,农场将持续深化“五良”融合模式,不断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核心种植技术、智能农机应用与合作机制,探索水稻绿色高效生产新路径,让黑土地上的“金稻穗”结出更多丰收硕果。(王飞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