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鹤山农场:“废地”变“良田” 产出“金豆子”

日前,走进北大荒集团鹤山农场第二管理区侵蚀沟治理现场,看到两台夹包机正将秸秆捆整齐地码放到侵蚀沟内。这条297米长、14米宽的侵蚀沟只需要半个月就能高标准完成治理任务,预计可恢复耕地面积近10亩。“这都是农场保护黑土地的妙招,治好了沟,我们的粮袋子和钱袋子才能鼓。”种植户谢福军满怀期待的说道。

近年来,这个农场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将侵蚀沟与鱼眼泡治理作为守护黑土地、提升产能的关键抓手,持续推进“废地”变“良田”,让黑土地产出更多的“金豆子”。“去年农场利用高标准农田项目集中治理侵蚀沟34条,恢复耕地面积80亩,玉米增产近10万斤。今年再发力,推进23条侵蚀沟及8处鱼眼泡改造,有力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这个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赵晓辉介绍。

为确保治理效果经得起时间考验,一套“科学治理+长效管护”的组合拳正持续发力。这个农场根据侵蚀沟和鱼眼泡的产生及分布特点,一沟一策,一泡一议,制定差异化建设方案,因地制宜采取秸秆填充、格宾石笼护坡、排水引流等技术。同时,农场会为每一处治理区域建立“电子档案”,详细记录治理时间、技术方案、验收结果、管护责任人等信息,实现一地一档、动态管理,筑牢良田根基,守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从“一沟一策”的科学治理,到“一地一档”的长效管护,北大荒集团鹤山农场用实打实的举措守住了黑土地,也守住了种植户的盼头。接下来,农场将继续扩大治理范围,优化管护机制,让更多“废地”变身“良田”,让黑土地的“后劲儿” 更足,让鹤山农场的“丰收故事”持续书写下去。(王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