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核奏响产业、民生、治理“三重奏”

近年来,黑龙江省孙吴县腰屯乡锚定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以高质量党建为“红色引擎”,聚焦产业、民生、治理三大核心维度,通过组织强基聚力、服务精准发力、治理协同用力,推动乡村振兴从“稳步推进”向“提质增效”跨越,持续深化发展深度、厚植民生温度、提升治理精度。

在产业融合上聚力,推进乡村振兴深度。建强产业链党组织。将组织优势深度嵌入产业链条,统筹农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多元主体,创新打造“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针对鸵鸟养殖、大鹅养殖、鲜食玉米加工等特色产业,由党支部牵头搭建“培训+供应+销售”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产业发展“抱团取暖”。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典型示范带动产业结构优化,结合各村资源差异精准布局特色养殖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在巩固养殖、玉米加工产业基础上,同步拓展汉麻特色产业,推行“合作社种植+汉麻加工+订单销售”模式,既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开辟新渠道,又为村民提供务工岗位,构建“养殖+加工+特色种植”多产业互补的增收体系,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聚焦产业规模化、链条化发展,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赴齐齐哈尔、铁力考察中药材种植技术,通过“传技术、带市场”等模式,打造3个菜园种植试点村,实现产业规模化、链条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提升”深化。

图片1.jpg

在民生服务上发力,提升为民富农厚度。优化党群服务阵地。将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核心载体”,持续完善服务功能,设立“党员先锋岗”“便民服务窗口”,推行“一站式服务”“上门代办”服务机制,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阵地,常态化开展“读书会”“文明实践大篷车走基层”“以案释法宣讲”“健康乡村行义诊暖人心”“除陋习、树新风”等活动30余场,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村干部培育机制。开展“优苗提质”行动,为11名到村大学生和2名选调生配备双导师,通过“田间课堂+项目跟学”提升实战能力。开展“业务小讲堂”活动5期,开展“每季一测”2次,10余名年轻干部拉榜排名,形成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态势。让干部在学习中积累经验,服务群众的能力大幅提升。强化社会保障关爱。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针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建立“定期走访、物资帮扶、情感关怀”长效机制,累计解决生活困难30余件。推动“党建+基层医疗”,联合驻村工作队等帮扶资源开展义诊、健康知识普及、医疗物资捐赠等活动,覆盖群众100余人次,提升农村医疗服务可及性,提升民生保障“温度”。

在基层治理上用力,把握乡村发展精度。红色网格夯实基础。推行“党支部+网格+农户”治理模式,结合辖区常住人口实际情况,将全乡划分为11个网格,网格指挥长2人,配备网格员41人,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单兵作战”向“团队服务”转变,实现了事在格中办、人在格中管、信息格中采、纠纷格中调的工作格局。共治共享汇聚合力。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组织党员带头签订“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承诺书,整治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推动乡风文明向上向善。创新设立“积分超市”,将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基层治理工作量化为积分,凭积分兑换大米、食用油、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今年以来已开展积分兑换活动2次,兑换物资20余件,形成“奉献有回报、治理有动力”的良性循环,充分调动群众自治积极性。法治善治释放效能。积极探索“党建+法治”工作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六心”阳光工作法,推广“调解在前、诉讼断后”模式,95%以上纠纷在萌芽阶段化解。依托“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日”等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律大集”等普法活动10余场,群众法治意识显著提升,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实体化解率100%。在全乡范围内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王丽婷 李茜雅)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