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鹤山农场第三管理区看到,一处已经完成秋整地作业的地号,比毗邻的玉米地号,耕地长度多出1-2米。“我们通过缩窄田间路,扩大了这块耕地的使用面积,虽然只有0.6亩左右,明年却能多打960斤玉米。”这个管理区主任潘贵柱看着缩窄的田间路,难掩心中的喜悦。
长期以来,管理区部分田间道路因历史原因设计过宽,虽然利于机车通行,但也造成土地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鹤山农场进行调研掌握实情,对过去宽裕的田间生产路进行适度“缩窄”,在不影响农业机械通行的前提下,将原有宽度统一规范缩窄至不超8米,将节约出的土地通过深松浅翻和重耙,重新复垦为耕地。这一“减”一“增”之间,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为粮食安全筑牢了根基。
“可别小看这一米两米的缩减,”鹤山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赵晓辉指着一条刚完成改造的道路介绍,一条1000米长的道路,缩窄1米,就能“挤”出将近1.5亩地。我们通过田间路“瘦身”举措,预计全场能新增耕地20亩,按玉米计算,可增产3.2万斤。
据了解,此举是鹤山农场实施耕地提质增效行动的一个缩影,有效增加了耕地使用面积,向有限的土地要产量、要效益。这种“向内部挖潜”的方式,也成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微观实践。(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