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孙吴县医保部门聚焦医保服务领域,紧盯失能老人、留守儿童、低保户、五保户等特定人群医保服务堵点难点,积极推动服务转型,实现“三个转变”,构建“政策有底线、服务有温度”的医保服务体系,切实保障群众利益,让医疗保障的民生底色更暖、惠民成色更足。
破除壁垒聚合力,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敲门”
深挖痛点,力促作风转型。孙吴医保立足服务本位,紧盯形式主义作风顽疾,通过日常走访、群众反馈、数据分析、调研座谈、巡察反馈等多种途径,精准锁定零星报销繁琐、政策宣传“盲区”、待遇认定滞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主动由“被动受理”转为“主动问需”,将群众“需求清单”切实转化为“整改清单”和“服务清单”。数据赋能,织密监测网络。依托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每月定期筛查机制,动态监测参保患者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医保待遇享受异常情况,推动信息共享与动态管理。今年以来累计精准推送困难人群预警信息1316条,确保医保信息及时更新,保障待遇无缝衔接“零时差”。打破孤岛,精准锁定对象。积极协调民政、妇联等部门建立高效数据共享机制,通过数据碰撞比对,筛查并精准锁定242名失能老人、98名留守儿童的基础信息,为后续个性化、主动对接服务奠定坚实数据基础,有效破解服务对象识别难问题。
健全制度强保障,变“柔性服务”为“刚性承诺”
定制方案,创新服务模式。针对失能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保障不足问题,量身定制“老有所‘医’·幼有所‘保’”专项工作方案,创新推出“医保小管家”服务模式,组建17人专业保障团队,与144户特殊困难家庭成功“结对子”,累计电话回访180次,解决实际困难2件。直击痛点,构建快办机制。聚焦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报销“周期长、垫资难”的痛点,建立“即收即送、即收即审、即收即付”全链条快办服务模式,并出台《孙吴县医保局“即收即付”工作机制》《孙吴县医保局关于困难人群医疗费用报销专人负责、主动对接、跟踪反馈工作机制》两项硬性制度,将服务承诺刚性化。全程跟踪,确保资金速达。建立报销进度“可视化”跟踪平台,实现对受理、审核、支付各环节的实时在线监控预警,发现延误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同时落实49名专项服务人员通过“电话通知+上门告知”双渠道主动反馈报销进展,确保每一笔“救命钱”“看病钱”安全、快速、足额送达群众手中。
优化服务提质效,变“点上解困”为“面上普惠”
重塑链条,推动服务下沉。坚持标本兼治,推动全流程再造,重塑服务链,引导工作人员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问题“解决员”。组织力量深入基层,为失能老人、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精准上门服务154次,涵盖代收材料、协助填表、系统录入等,让服务更贴心、更有温度。创新宣传,优化窗口体验。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开设“医保政策自定义小讲堂”。线上征集群众最关切政策需求35条,选派4名骨干“班主任”深入乡镇、社区开展“点单式”“面对面”授课6场,覆盖群众300余人次。在服务大厅设立“困难群体报销专窗”,制定标准化审核清单,明确材料初审30分钟内完成、系统登记1小时内办结的“硬时限”。打通堵点,实现速办速结。组建由业务骨干组成的专项审核小组,通过定期研讨、疑难会诊,确保常规报销申请2个工作日内、复杂事项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高质量办结。打通支付“最后一公里”,建立“审核—支付—反馈”实时联动机制,要求支付完成后1个工作日内主动告知申请人并系统留痕。流程优化后,零星报销业务时限由20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自3月份以来,共为49名困难群众办理零星报销业务,报销金额16.17万元,群众满意度达100%。(王丽婷 李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