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风险点清单2-1-4项,晒场配电箱线路存在老化迹象,需立即调整!”在北大荒集团长水河农场第一管理区晒场,安全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手持隐患排查表对配电箱各项安全指标进行细致排查,随后将发现的隐患登记在隐患治理台账中,并督促相关人员进行整改。
“以前我们安全检查多靠经验,容易遗漏风险点,现在有了风险点清单和风险点分级管控台账,每个环节该查什么、怎么整改都很清晰。”第一管理区安全员刘永亮提起农场新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竖起了大拇指。
管理区安全员按照风险点清单检查配电箱
“以往我们在安全检查的过程中,一些小的隐患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如今通过清单化排查能及时发现,再按照分级管控要求,一般隐患由岗位人员立即整改,较大隐患上报相关单位协调处理,隐患整改完成率从之前的85%提升至现在的100%,员工安全操作的自觉性也明显提高。”安全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朱志强介绍道。
从“凭经验”到“按清单”,农场安全管理的精细化转变,背后离不开一套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支撑。这套让风险排查有章可循、隐患整改有据可依的机制,正是被提及的“双重预防机制”。那么,何为“双重预防机制”?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据了解,为提高安全管理,农场有限公司通过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结合农场生产经营特点,对农场所有场所的风险点进行识别,共梳理一般风险点279个、低风险点(可接受风险端)分别有87、192个,对其中2959个风险因素明确了管控措施。通过风险点分级管控台账落实责任,重大风险由农场层级督办。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点由基层单位负责,实现了风险全流程可控。也就是说,“把风险管控好,不让风险管控措施出现隐患,这是第一重‘预防’;对风险管控措施出现的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治理,预防事故的发生,这就是第二重‘预防’。”
安全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在管理区检查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落实情况
同时,农场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董事长为组长的管控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了安全风险辨识分级分层管控制度和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责任制度等,规范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流程。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工作指导手册,开展安全专项培训与应急演练。采用日常排查、专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托隐患排查表和隐患治理台账跟踪整改进度,去年以来累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63项,为农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下一步,长水河农场将进一步强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定期联合第三方机构更新风险点清单,优化风险点分级管控台账,通过加强员工实操培训,提升风险辨识与隐患处置能力,实现隐患排查、整改、验收全流程管理,持续筑牢安全管理防线。(文图:刘晓岩 朱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