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镇紧扣本地资源禀赋与发展实际,以“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为着力点,深耕乡村特色产业,在“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优”品质上持续发力,有效提升产业质量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源泉。
聚力培育,打造“鲜食玉米”特色品牌。孙吴镇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民生改善的落脚点,瞄准鲜食玉米的市场需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鲜食玉米加工企业,打造山沐优品鲜食玉米品牌,开拓振兴发展新局面。积极构建起村、企、社、民四方共赢框架,建立“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闭环链条。投资1000余万元在兴华村建设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的鲜食玉米生产加工基地,配备2条鲜食玉米速冻生产线、2条真空包装生产线、1条玉米深加工生产线、1条玉米汁和玉米浆包生产线。企业种植鲜食玉米240公顷,与种植合作社、种植户签订3900亩玉米种植订单,产出玉米浆包10万盒、玉米950万穗,与河南华穗、无锡牧田、广东东辉食品等企业开展“订单式”对接,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远销上海、江苏等地。创新“电商+运营”模式,邀请专业的主播团队,开通抖音账号4个、微信视频号1个,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推出团购优惠活动,每天订单量在5000-10000单。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5万元,辐射带动周边村民180余人参与鲜食玉米的种植、收获、加工等环节,拉动村民务工增收4万元以上,通过“订单模式+新媒体方式”,实现企业受益、村集体经济增效、农户种植和就业增收的多方共赢新局面。
农艺融合,释放“手工编织”产业活力。孙吴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坚持农艺融合,倾心打造“慧心手工编织坊”,为群众致富增收打下坚实基础。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片”的思路,整合培训资源,通过“老师培训带头人、带头人培训骨干、骨干培训妇女”的递进模式,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授,开展手工编织赋能培训班8期,培育手工编织巧手带头人10余名,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绣、编、织、剪、串等手工编织技能,实现就近灵活就业。深挖品牌优势,积极探索“党支部+技师+农户”新模式,实行“订单+派单”生产模式,与澳大利亚B&J昆士兰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淘宝网店、快手、抖音及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月接单量超过1200余件,人均月收入1000余元。一方面在县城吸纳“陪读妈妈”,另一方面积极培训农村妇女,助力大批妇女业余再就业。目前累计辐射带动周边群众100余人务工,实现“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的转化,真正用巧手织就致富路。
精准发力,激活“地产棚菜”发展动能。将“菜篮子工程”作为“民生工程”来抓,依托土地资源和城郊、近郊优势,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切实以“小庭院”托起群众“大民生”。孙吴镇新兴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和近郊的特点,鼓励农户发展棚菜经济,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打造了“宾县点”地产菜特色产业,全村以种植业和棚菜经济为主要产业,以种植婆婆丁、鲜食玉米、发芽葱等蔬菜为主。同时定期邀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专家,对本村种植户进行棚菜种植技术培训,对棚菜种植,病虫害防治进行系统学习,不断促进棚菜种植积极性。村内共建有产业大棚45栋,总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成为孙吴县优质绿色地产菜种植供应基地。同时,村两委积极为棚菜种植户在县城市场租赁蔬菜销售摊位2个,用于销售婆婆丁、发芽葱和其他应季蔬菜,每年可创造产值30万元,有效地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王丽婷 李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