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鹤山农场第九管理区的两块青贮地刚结束丰收的忙碌,便迎来了粪肥还田的关键节点。走进田间,4台粪肥抛洒车在田垄间有序穿梭,液体粪肥与固体粪肥的抛洒作业同步推进。
熟悉的耕作场景中,却藏着今年的新亮点——往年液体粪肥“天女散花”般四处飞溅的抛洒方式,如今已升级为“精准向下”的定向喷洒,粪肥稳稳落在土壤表面,少了浪费与杂乱,多了高效与规整。“往年用老款机车抛洒液体粪肥,最怕遇到刮风天,粪肥被吹得四处飘,造成部分资源浪费。今年不一样了,农场新应用2台液体粪肥抛洒车,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九管理区畜牧负责人候勉指着作业的抛洒车,高兴地介绍设备的新变化。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在液体粪肥抛洒车后方12个均匀排列的管道格外显眼,管道出口垂直朝下,粪肥经由这些管道,化作细密的水流精准洒向地面。即便有微风拂过田间,也几乎看不到粪肥飞溅的痕迹,作业现场干净又高效。
不仅是抛洒方式的升级,鹤山农场在粪肥还田的规划上同样讲究科学精准。“我们按照‘就地还田、就近消纳’的原则,结合地块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不同区域的粪肥还田量和还田方式。”农场农业发展部畜牧负责人段岩波指着眼前的青贮地解释道,液体粪肥需要加装管带抽取,为避免增加成本,对于离粪肥发酵囊略近的地块,农场优先采用液体粪肥抛洒,既最大程度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浪费,又能让液体粪肥快速渗入土壤表层,及时补充青贮收获后流失的速效养分,为土壤“精准加餐”。
粪肥还田的持续优化,离不开农场对绿色农业发展的深耕。据了解,近年来,鹤山农场依托国家绿色种养循环项目,不断探索完善粪肥还田模式,应用先进的粪肥处理设备,研发适配不同地块的还田方案,一步步打通种养循环的堵点,让畜牧废弃物真正实现“变废为宝”。今年,这个农场计划完成粪肥还田56000吨,覆盖面积达24000亩。
夕阳西下,田间的粪肥抛洒车仍在有条不紊地作业,精准喷洒的粪肥悄然融入土壤,为这片土地积蓄着来年的生机。从设备升级到科学规划,鹤山农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种养循环的理念,在提升粪肥还田效能的同时,也绘就了一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图景。(王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