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金谷飘香抢收忙

金秋九月,沃野流金。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又迎来丰收季,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铺展开壮美的丰收画卷,各农场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发动先进机械集群作业,畅通粮食收储销链条,将丰产的优产粮食抢收归仓、抢先上市。

八五七农场水稻割晒掀高潮222杜立伟摄.JPG

八五七农场水稻割晒掀高潮。杜立伟 摄

分段式+直收式,按下秋收“加速键”

随着秋收大幕渐次拉开,这个分公司按照秋收方案,提早谋划,靠前指挥,精准掌握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成熟度,详细记录不同地块、不同品种作物生长情况,科学制定收获顺序和农机调配方案,确保收获节奏与农时需求精准匹配,实现秋粮丰产又丰收。截至9月24日,分公司已收获粮食作物214万余亩,完成收获任务近30%。

今年,八五七农场种植水稻43万余亩,采取割晒+直收相结合方式,科学分配收获比例,统筹推进收割任务,预计超过65%进行割晒分段收获,有效降低霜前直收造成的损耗。9月20日,上百台收割机正尽情驰骋在农场田野上,全力加快割晒作业进度。

“当前正是水稻收获关键时期,必须抓紧时间,昼夜割晒抢进度,一手抓生产调度,一手抓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秋收顺利进行。”八五七农场第三管理区主任王瑞介绍说。这个管理区种植水稻6.8万亩,自9月9日以来,已割晒水稻2.2万亩,目前日割进度超过2000亩。

“前期割晒的水稻经过晾晒,水分已降至16个以下,达到安全存储标准,正是拾禾作业的好时机,我们正加紧协调拾禾、运输车辆,达标一块,捡拾一块,确保分段收获有序衔接”。八五七农场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胡鹏程介绍说。农场还主动对接粮食客商,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帮助种植户实现“收粮即变现”,切实保障种植收益。

与此同时,以旱田种植作物为主的八五五、八五一〇、八五一一等农场,正争分夺秒展开玉米和大豆收获作业。

9月20日,八五五农场第二管理区玉米田响起阵阵机械声轰鸣声,金黄饱满的玉米棒被快速收割脱粒,谷物清香弥漫四野。

据农场农业副总经理刘龙江介绍,今年夏季遭遇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丰收成果来之不易,农场围绕秋收全流程做足准备,从收获前研判、收获中推进到收获后保障,每一环节都抓实抓细,确保秋收高效有序。自9月15日,玉米开镰以来,每天投入机车达40余台,日收1.2万余亩,预计10月中旬前完成21万亩玉米收获任务。从当前收获情况来看,得益于“一喷多促”精准化植保措施,玉米产量普遍在1700斤左右。

9月18日上午,八五一〇农场黑背山管理区大豆收获现场,大型联合收割机往来作业,饱满的金色豆粒翻滚入仓,大豆抢收起步即掀热潮。在“减损就是增产”理念指导下,农场严把“精收细收”关口,最大限度降低收割损耗,争取以最快速度、最高质量完成6.5万亩大豆收获任务。

机械收割过程中,由于拨禾轮运转产生的冲击力,小部分成熟的豆粒会从割台飞溅而出,造成收获损失,令种植户既无奈又心疼。据种植户们反馈,传统收割大豆损失率能达到3-5%。为有效减少机收损失,农场组织农机人员多方考察后,对收割机加装防崩网、挡泥板和扶倒器等设施,有效控制收割时豆粒迸溅、泥土混入导致损失的问题,并提高倒伏大豆收获质量,全方位堵住损失漏洞。农场技术人员与种植户综合测算,使用改装机械大豆损失率降到2%以内。全场改装机械24台,作业面积实现全覆盖,保守估计可增收大豆55万斤,增加职工收益近百万元。

“以前收大豆,总心疼地里掉的豆粒,今年我种大豆1095亩,用上改装收割机能多收近万斤,这可是真金白银的收益!”八五一〇农场种植户张光伟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八五六农场技术人员深入高产创建示范田开展实地测产工作,为水稻产量提升积累关键数据。 王大成-摄.jpg

八五六农场技术人员深入高产创建示范田开展实地测产工作,为水稻产量提升积累关键数据。 王大成-摄

争高产+提品质,迎来市场“好前景”

“平均亩产787.9公斤!”9月14日,农业农村部验收专家组在八五六农场对“龙粳3024”超级稻百亩示范方进行验收测产,结果显示,该品种达到东北早熟粳型超级稻产量指标,首次通过专家组验收,这是八五六农场承担超级稻试验种植项目取得的新突破。

据八五六农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柴楠介绍,在高产创建的同时,农场注重大面积单产提升,通过集成应用“五攻五防”超高产技术栽培模式,在攻壮苗、攻穗数、攻大穗、攻多粒、攻穗重,防颖花退化、防空壳、防瘪粒、防倒伏、防早衰等环节上,充分挖掘水稻高产潜力。同时,叠加智慧农业无人机巡田、智慧施肥、四次晒田及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千粒重进一步增加,多维度筑牢高产根基。初步测产显示,今年水稻亩均单产达670公斤,较往年亩均增产45公斤。

在稳产优产目标引领下,牡丹江分公司分别打造农场级、分公司级科技示范带965公里、270公里,完善15个科技园区,开展试验项目209个、示范项目65个,打造三大粮食作物高产攻关田135块,规划覆盖10个农场46个管理区的整建制单产提升行动任务区,全面落实“三位一体”高产攻关模式,以点带面提升全域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切实把粮食产量稳定在73亿斤以上。

位于省东南部兴凯湖畔的兴凯湖农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满足消费者对“安全、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优质水稻。今年,农场优质水稻扩增到10万亩,因品质出众、市场认可度高,吸引周边多家粮商提前签订收购协议,稻谷在田间,便已定下好收成,成功抢占国庆、中秋双节消费市场。

9月21日,在兴凯湖农场东风管理区粮食晒场上,种植户王旭贺刚将自家460亩稻田收获的水稻卸到场院,等候多时的收粮车便立即启动装载,新收获的“天隆粳391”优质水稻全部销售。

“这品种真是选对了!收购价给到每斤1.52元,每亩能卖近2000元。从种植管理、割晒收获和销售,管理区都全程提供服务,我一点都没操心。”王旭贺难掩喜悦的说。

以增产增效为导向,牡丹江分公司把“龙粳31”“绥粳18”“莲汇6730”等优质水稻作为主栽品种,重点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水稻生产基地300余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70%以上,同时在宁海山地区大力引导发展鲜食玉米、特色大豆杂粮等高效作物,深度优化作物种植比例,培育拉动农业增效的核心动能。

庆丰农场种植户观摩割晒作业--王宇鑫摄.jpg

庆丰农场种植户观摩割晒作业。王宇鑫 摄

优服务+强管理,守护粮食“安全线”

粮食安全重于泰山,秋粮收获分秒必争。牡丹江分公司积极调动各级党群组织力量,统筹联络协调与服务管理,协同跑好秋粮收、管、储、销接力赛。

秋收以来,八五四农场18个管理区的“山城暖阳”党员服务队纷纷行动起来,充当种植户的“粮保姆”“粮食经纪人”“安全助理员”,义务提供粮食安全管理、售粮信息、安全保障等服务,打通秋收工作中的“肠梗阻”。

“您家水稻水分还没降到安全标准,需要再摊薄些,每隔2小时翻一次,保证通风透光。”农场第五管理区工作人员阴法明一边查看实测数据,一边耐心传授“薄摊、勤翻、通风”的晾晒技巧,帮助种植户精准掌握晾晒节奏。

秋收关口,人忙、机械忙、晒场忙,各方兼顾才能事半功倍。庆丰农场基层党组织采取“户间协作”方式,形成联合作战促双赢的局面。

9月20日,在庆丰农场第六管理区丁晓静家的稻田里,3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并肩作业,金黄稻谷如流水般倾入运粮车中。“以前最头疼就是找收割机,费时间又耗精力,看着别人收完粮食心里更焦急。”丁晓静一边照看运粮车一边笑着说,“现在好了,和地邻居搭伙干,进度快了,成本降了,真是省钱又省心。”这种“户间协作”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机调度难题,更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每亩收获成本至少降低减少10%。据统计,今年秋收期间,庆丰农场将组织开展协作收获2000多次,收获水稻24万余亩,有效帮助缺少机械和人力的种植户解决燃眉之急,为粮食颗粒归仓赢得宝贵时间。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劳动热情,牡丹江分公司工会广泛动员开展秋收劳动竞赛,助力秋收生产迈开新步伐。9月18日,在云山农场第三管理区稻田里,一场激烈的水稻撸青粒竞赛鸣锣开赛。随着指令响起,6台收割机冲进稻田,快速旋转的刀片精准切割、输送,将一株株饱满的水稻“收入囊中”,同等条件下比速度、比质量、比效率,不到7个小时,赛区150亩水稻田就收割完毕。

“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我们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北大荒精神,为职工搭建职业成长、沟通交流的平台,带动广大职工抢农时、提质量、创高效的完成秋收各阶段农业生产任务,为农业增产、种植户增收蓄力赋能。”牡丹江分公司工会副主席亓力表示。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秋收劳动竞赛40余场次,助力秋收生产增效能、提质量。

随着秋收全面展开,如何安全储粮是关键。八五〇农场抢前抓早,对粮食烘干、仓储设备开展全面“体检”,确保所有检修设备达到良好状态,有效避免烘干设备高负荷运转造成风险。

“我们提前对玉米、水稻烘干塔,以及粮食清选、输送机械和智能控制中心等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在安全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于9月10日完成全面检修,9月16日启动烘干塔,为粮食安全储存打牢坚实基础。”八五〇农场粮食处理中心副经理高岩介绍说。这个农场通过打造粮食监管系统全程数字化体系,不断提高粮食管理与经营质效,仓储能力达到6万吨,有力拉动职工增收企业增效。

秋分渐近,秋收已进入高潮阶段。牡丹江分公司将继续聚焦秋收任务,压紧压实责任,紧锣密鼓抢抓进度,确保打赢秋收攻坚战,奋力书写稳粮增收新答卷。(朱磊)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