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边疆农场:金豆摇铃粮满仓 奏响丰收奋进曲

金秋至,豆飘香。近日,红色边疆农场迎来大豆收获季,金灿灿的豆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联合收割机轰轰作响,成排的大豆被迅速收割、脱粒,秸秆同步粉碎还田,运输车辆紧随其后高效装运,田野间一派繁忙景象。

图片1.png

孙圣奇 摄

在第二管理区9号地,三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往来穿梭,饱满金黄的豆粒如潮水般被收进粮仓。看着一颗颗金豆豆顺着输粮筒倾泻而出,规模家庭农场场长李振海乐得合不拢嘴。“今年大豆长势比往年都好,豆荚不但饱满,籽粒也均匀,成色还特别好,这产量又低不了!”

这份丰收的底气,源自农场“五良”融合的科学种植方法。今年,红色边疆农场积极探索大豆增产的“试验田”与“样板间”,通过选用优良品种、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绿色植保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提升大豆产量与品质。“今年,在大豆种植过程中,我们全面积推广应用了钼酸铵拌种、大豆根瘤菌喷施等多项增产技术,在黑河43原种、黑科88等品种应用上也做了进一步推广。”提起科学种植,农业发展部负责人万秀全如数家珍。5项新技术的应用,3个新品种的试验示范,19项标准化管理流程的优化,不仅有效推动了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应用,还让种植户尝到了高质量落实“北安模式”的甜头。

图片2.png

孙圣奇 摄

为确保大豆收获进度与品质,红色边疆农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收获方案,领导班子带头包区组,实地勘察大豆成熟情况,并结合勘察结果精准筛选出成熟度高、符合条件的地块及时开展收获作业。收获作业前提早制定机收减损措施,通过机械改装、驾驶操作、收获方式、强化管理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减少大豆收获损失。在全面检修机车的同时,安装抗灾防陷履带6套、防陷轮胎13套,安装收获防蹦粒网19套,并全部改装防倒伏装置,充分提高机车作业效率的同时,也使机收损失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我们根据地块踏查情况,采取一地一策的收获办法,有效减少了收获损耗。同时通过统一调度机车,组织规模家庭农场成员与工作人员跟班作业,实现了收获效率与质量双提升。”第二管理区副主任张福明说道。

下一步,红色边疆农场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严把标准不放松,打好大豆收获与减损组合拳,确保粮食颗粒归仓。邹继彤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