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河农场5.6万亩高寒区大豆迎来收获季

金秋九月,沃野鎏金,大豆摇铃,“丰”景独好。9月23日,在锦河农场第四管理区17作业点大豆种植地号里,放眼望去,金灿灿的大豆田一望无际,在秋风中摇曳。隆隆作响的大型联合收割机、接粮车在田间往复穿梭,随着收割机的驶过,颗颗籽粒饱满的大豆颗粒归仓,一幅壮美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标志着农场5.6万亩高寒区大豆迎来收获季。

大豆颗粒归仓.jpg

“我们这块地属于第六积温带,全年活动积温不足1900摄氏度,属于高寒地区,需要种植早熟的大豆品种。今年,种植的龙垦3318垄上双行,整体长势比较好,豆荚饱满、籽粒均匀,从目前收获来看,亩产预计能达到430斤。”锦河农场第四管理区规模家庭农场场长刘子力看着丰收的大豆说道。

据了解,为高质高效完成大豆收获任务,锦河农场树立“开战即决战”的思想,针对不同作物品种成熟期不同,制定了详细的收获计划。并组织管理人员及时踏查地块,充分了解和掌握作物的成熟度和土壤条件,合理调配机车,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同时,严格落实“四级”监督管理机制,管理人员全程跟班作业,严控机车收获速度,严把机车收获质量,切实做到“应收早收、应收尽收”,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为确保高寒区大豆丰产丰收,我们不断探寻高寒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选用早熟的龙垦3318、佳豆55品种作为主栽品种,并应用推广大垄双行或三行栽培、综合技术组装、大豆生物菌剂喷淋、大豆化控等农业生产技术,全面提升了大豆产量和品质。”锦河农场第四管理区主任周兵介绍道。

大豆收获现场.jpg

2025年,为实现高寒区大豆单产提升,锦河农场坚持增科技、上标准、强管理,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配套,大面积推广新技术新模式集成应用,对大豆种植地块采取大豆新品种试验示范、新技术措施应用等方式,改变高寒区大豆传统种植模式,应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垄密植技术模式、种子钼酸铵处理、大豆喷施根瘤菌剂、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农业技术,为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锦河农场各管理区大豆收获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下一步,锦河农场将持续加快秋收推进节奏,通过科学调配秋收机械、创新举措提升收获效率,严格把控“作物成熟—收割作业—耕地翻整”各环节衔接,确保环环相扣不脱节,以高标准、高质量全力打好秋收生产攻坚战。(王洪玲)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