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建边农场: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最近,建边农场的几个小区里,居民们正经历着一场幸福的‘小烦恼’——小区内没法停车,回家得步行甚至绕道。然而,面对这一不便,大家非但没有怨言,反而纷纷拍手叫好。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现场,探寻真相。

强功能优城镇

原来,各个小区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升级改造工作,地面道路设施与地下管网同步推进。这项总投资1800多万元的城镇更新工程,是为期两年的系统性项目。2024年完成招标,今年5月正式施工,今年完工。它聚焦场区建成20余年的老旧管线,进行全面、系统的更新。新建污水管道、排水沟,配套建设污水管道检查井;改造给水管道、供暖管道。

除了管道更新和改造,小区内道路也迎来全面升级。 改造不仅追求速度,更处处彰显着温度。考虑到小区老年居民较多,施工方特别设置了临时便道,管理人员也始终跟在一线,监督质量的同时,随时解决居民出行中遇到的突发问题。

质量重于泰山

在施工现场,农场建设部门始终将"质量重于泰山"的理念贯穿全程。专门成立的工程监督小组每日开展巡查,从管材进场时的规格核验、抗压检测,到管道铺设时的坡度控制、接口密封;从路基夯实的压实度测试,到沥青摊铺的温度监测,每个环节都建立质量跟踪档案。

监督员对施工队说:"工程质量是良心,也是民心,施工时多想想,咱们麻烦些,老百姓就能少些麻烦。把好质量关就是守住民生底线。” "以前路面翻浆就像'开盲盒',不知道哪深哪浅,下雨天接孩子都得穿雨靴,那场景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居民正在施工的路面感慨。

老旧管网和破损路面,曾是居民出行的心头患。这场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既是城镇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对百姓期待的郑重回应。

触摸发展温度

城镇更新绝非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要让每一位建边人都能真切触摸到发展的温度,推动民生工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持续进阶。农场自筹与中央投资形成强大合力,生动诠释着"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深刻内涵。 从地下管网的焕然一新到路面的平坦整洁,从设备的升级换代到环境的美化优化,建边农场用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项项贴心的创新举措,将民生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百姓幸福的"实景图"。这场跨越两年的改造,不仅重塑了城镇的"里子"与"面子",更在黑土地上深深镌刻下为民服务的初心与担当,让幸福在每一个建边人的生活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李艳丽)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