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农场2.4万亩有机小麦开镰收获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大暑当日,红星农场2.4万亩有机小麦陆续迎来收获季。走进有机小麦专属基地,麦浪翻滚,粗壮的麦秆上挑着蓬乍乍的穗头,一束束结实饱满的麦穗沉甸甸低着“脑袋”,压弯了麦秆,远远望去好似铺上了一张金色的地毯。站在田间,深吸一口气,浓郁的有机麦香扑面而来。

027A6161.JPG

在第四管理区有机小麦种植基地,2台自走式割晒机驶过滚滚麦浪,机声隆隆,正在对有机小麦进行割晒。工作人员奔走于各个地块指挥作业,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为确保颗粒归仓,这个农场提前部署,科学谋划,制定《有机小麦收获工作方案》,成立麦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部门,细化责任分工,为有机小麦收获提供组织保障。同时以早动争主动,采取先割晒、后拾禾的方式,可有效利用小麦的后熟作用,增加小麦容重,提高有机小麦品质。

DJI_20250722151231_0363_D.JPG

“今年,我们引进抗灾、早收的龙辐麦1号品种,并利用小麦性状智能识别仪、田间微型气象站、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和孢子捕捉仪,对有机小麦生长信息全流程自动监测,进一步保障了有机小麦的品质。”亲民公司原料部工作人员赵全宇介绍道。从春播到夏管,农场技术人员提供全程式跟踪服务,在提升小麦品质的同时保障了小麦产量。

“下一步,我们农业发展部将做好农业气象信息预警工作,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科学安排调度收割机械,在成熟的有机小麦地块同时开展作业,提高收割作业效率,确保小麦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王强介绍道。

DJI_20250722151954_0388_D.JPG

走在割晒后的有机基地,有机小麦整齐的躺在黑土地上,正接受阳光的沐浴,据了解,这些收割下来的小麦,一部分作为自留种子,一部分进行产品加工,通过晾晒、烘干,运到亲民公司,再通过严苛的检测标准,合格后进入有机小麦专用仓库,接受统一精细化管理,作为安全优质的原料,加工成一系列的亲民有机产品销往全国。(芦长荣)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