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山农场第一管理区织密监督网 田间地头清风扬

在北大荒集团尾山农场第一管理区积极探索构建的“四方监督”体系,成为农业生产规范化、高效化发展的坚实保障。这一体系以组织监督为引领,平台监督为支撑,服务对象监督为基石,纪律监督为保障,全方位守护土地托管全流程,更让群众深度参与其中,为农业生产注入“安心剂”。

一区.jpg

组织监督掌舵:全程护航不缺位

组织监督是“四方监督”的“定盘星”,为第一管理区的农业托管服务全程把关定向。农场与分公司主动靠前,从托管方案制定到具体服务实施,每个环节都有监督力量跟进。第一管理区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年召开2次党建工作专项会议,聚焦农业生产重点难点问题精准施策;2次党务公开会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6次民主议事监督会议广纳民智。

通过6次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监督检查,12次与管理人员、职工群众的面对面谈话,2次集中听取职工意见,管理区既给党员干部划清纪律红线,要求“管得住手脚”,又鼓励大家在干事创业中“放得开手脚”。“组织监督不是‘紧箍咒’,而是‘导航仪’,让我们在服务农户时既守规矩又敢作为。”第一管理区党支部书记汪兴林说,这种监督模式让责任落实无死角,为农业生产筑牢了组织保障。

2.jpg

平台监督赋能:科技为盾晒全程

走进第一管理区职工刘金义的家,他正拿着手机浏览北大荒农服APP:“你看,地里用了多少种子化肥、收割机作业轨迹、粮食卖了多少钱,手机上都写得明明白白,这心里敞亮!”

平台监督让科技成为监督的“千里眼”。依托数字农业综合业务平台、智慧农业平台及北大荒农服APP,第一管理区将土地承包、费用缴纳、生产资料使用、各环节作业质量、粮食销售等全流程数据实时推送,实现“阳光操作”。2024年,仅北大荒农服APP在管理区就有1798名注册用户,累计采集农业数据14.2万条,形成的数据库为精准种植提供支撑;43.1万次服务信息推送,把“需求清单”变成“成效清单”。

职工李红梅笑着说:“以前总担心作业环节偷工减料,现在平台上能看到机车作业亩数、播种深度,连化肥用量都有记录,咱种地更放心了!”

3.jpg

服务对象监督发声:群众参与有力量

“以前生资订购是‘干部说了算’,现在我们也能坐下提意见,签字确认才生效,这感觉真不一样!”第一管理区规模家庭农场场长邓有中说的,正是服务对象监督带来的变化。作为农业托管服务的直接受益者,职工群众在第一管理区的监督体系中占据“C位”。

从生资订购、接收、出入库,到田间作业、粮食销售等关键节点,管理区明确要求必须有规模家庭农场参与决策并签字确认。今年以来,职工群众累计提出意见建议8条,推动解决生产问题2项,化解矛盾3次。针对群众反映的机车作业质量问题,管理区当即核查整改,让1个规模家庭农场的诉求得到解决,2个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部清零。

“上次发现播种机行距不均,我当天反映给管理区,当天就重新调试了机车,这效率没说的!”职工隋君竖着大拇指说,群众的眼睛盯得紧,生产环节的“小毛病”根本藏不住。

纪律监督亮剑:清风护航促规范

“纪律监督就像‘探照灯’,照着我们不跑偏。”第一管理区主任坦言,农场纪委与审计部门聚焦投入品订购、土地发包、惠农补贴、财务核算等“敏感点”,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围绕“北安模式”落地,管理区与相关责任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实现责任覆盖“无缝隙”。

从生产资料采购价格到惠农补贴发放,从机车作业收费到粮食销售回款,每一笔账目都经得起查验。今年,针对职工反映的生资入库登记不规范问题,纪委介入后迅速整改,还完善了出入库台账制度。“以前总担心‘猫腻’,现在有纪律监督盯着,谁也不敢乱伸手。”职工王继龙感慨道,这股清风正气让大家种地更安心。

如今的尾山农场第一管理区,“四方监督”已成为农业生产的“标配”。组织监督定方向、平台监督晒全程、群众监督聚合力、纪律监督守底线,四方联动不仅提升了托管服务质量,更让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满。在这片黑土地上,监督的合力正转化为丰收的动力,书写着北大荒农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刘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