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查哈阳农场的沃野上,却是一片沁人心脾的绿意:大豆玉米亭亭玉立,水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这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背后,凝结着农场人日复一日的精细“绣花”功夫。从党员干部到技术骨干,他们俯身田埂、凝神细察、精准决策,用汗水浇灌着沉甸甸的丰收希望。
粮食要丰产,夏管是关键。在查哈阳农场这样以粮为基的西部大场,夏管质量更是直接关系到金秋万顷良田的收成答卷。
今年春季,低温冷害叠加干旱少雨,导致农场部分地块出现苗情隐患:局部病害滋生、叶片色泽泛黄、植株发育矮小、长势参差不齐……面对严峻挑战,农场迅速“开方抓药”,组织农业技术顾问和骨干农技人员成立“田间服务小组”,分区包片,深入田间踏查把脉。
“这块地苗后出现局部药害,我们在一叶一心期果断喷施了‘14羟基芸苔素+米醋+尿素+磷酸二氢钾+益普(SOD酶)生物菌剂’的‘组合药方’。”一位田间服务小组成员指着恢复如初的绿苗介绍,“看,已经追上正常苗情了,长势非常喜人!这个方子推荐给有同样问题的种植户,普遍反馈效果很好。”
然而,查哈阳的夏管,远非锄草施肥喷药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场与自然微小挑战的精细博弈。人们常说,种子一下地、管护就“上线”。这句话在查哈阳农场得到了诠释。
为提升全场农业标准化管理水平,筑牢丰收根基,农场今年精准施策,打出一套夏管“组合拳”。先后制定下发了《查哈阳农场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方案》《2025年大豆玉米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并配套制作了《大豆/玉米/水稻高产标准化生产全程管理》科普宣传片。这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技术方案,宛如精心打造的“田间装备库”,全面精准规范的阐释了从种子下地到秋收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办法和注意事项。同时,农场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从春播到夏管,多次组织召开农业生产现场拉练观摩会,到兄弟农场“取经”,对标先进找差距、学优补短提水平,不断为农业精细化管理注入新动能。
先进的方案只有落地生根才有生命力。农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遍布管理区的19个党员田间服务站,组建起多支技术服务小分队。由“田秀才”“稻达人”等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的生力军,不仅在田间巡诊开方,更化身为“田间课堂”讲师:他们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地块特点,组织现场观摩、实操培训,手把手教授种植户如何根据苗情动态调整水肥比例、如何识别早期病害、如何科学应用高产栽培技术。
“以前种地凭感觉,现在按方案走,水位调控、氮肥施用,啥时施肥,施多少肥、啥比例,稻达人老李给讲得明明白白的,心里特别有底!”受到帮助的种植户李唢呐开心地说道。党员的示范带头,有效打通了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精准管理的“良方”从纸面真正落到田间地头。
在这场夏管战役中,农场的党员田间服务站,通过数十场形式多样的“田间课堂”,将书本方案转化为种植户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真功夫”。他们每发现一个问题,都如同发现一处针脚瑕疵,立即研究对策、开出“良方”,并建立清单台账,将问题、症状、措施以视频图片的形式,第一时间在农场农业信息群共享预警,提醒大家自查,织密“防护网”。他们成为种植户心中最信赖的田间“帮手”,也为农场扎紧“粮袋子”安全、绘制丰收画卷付出了“绣花功夫”。
“一剂‘良方’解病痛,隐患清除重焕生机。”行走在查哈阳广袤的田野间,农机的轰鸣谱写着奋斗的乐章,而田间那些弯腰的身影、专注的目光、精准的决策,正是黑土地最贴心、最精心的“守护者”。夏管仍在继续,此刻,每一项精细管理的措施,每一次全员上下的联动,都如同笔触,在每一位查哈阳人的笑容里,勾勒出今秋丰收的笃定图谱。(张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