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荒肥沃的黑土地上,智能化、数字化正汇集水稻绿色生长“密码”。眼下正值水稻分蘖黄金期,北大荒农业股份兴凯湖分公司依托智慧水利系统,以数字指令替代传统经验,对水稻排水晒田进行精准控制,让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迈向“科技赋能”,为水稻丰产丰收筑牢根基。
6月30日,走进兴凯湖分公司望远管理区智慧水利示范点,一株株水稻青翠挺拔,长势喜人。种植户王磊站在田埂边,一键触控自动化智能闸门,精准控制水层管理,开启排水晒田作业。
“我家种了200多亩地,有4个水闸,以前放水都要在田埂上走大半天,现在直接一键就能同时开启多个闸门。用手机在家也能监测水位、控制水量,省时省力还高效,节省出的时间我还能去干别的活。”望远管理区种植户王磊言语间满是欣喜。
北大荒农业股份兴凯湖分公司智慧水利设施。李薇薇 摄
作为智慧水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灌排闸门可实时监测水位、流量数据,并自动匹配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这种从“大水漫灌”到“按需滴灌”的转变,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实现了灌溉的精细化、科学化。
“在望远管理区,我负责的网格田里,共有支渠闸门11个 斗渠闸门18个 ,格田闸门120多个,蝶阀97个,覆盖面积6000多亩,实时监测水位流量的信息,助力我们分析农情,水情,同时种植户也可以实现一键操作,远程控制,更好的让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落地见效,优化水资源配置。”望远管理区技术员顾超介绍道。
智能电动闸门是兴凯湖分公司致力发展智慧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兴凯湖分公司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水利示范区核心面积不断扩大,辐射带动面积达20余万亩水田,占辖区总面积的3成。域内5条主用干渠、57条支渠、121条斗渠、123块格田全部实现闸门远程手机APP控制及水利相关数据监测并网成图,让万亩良田‘一键灌溉’。
在此基础上,兴凯湖分公司在水稻种植关键环节也广泛布局先进设备。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反馈土壤墒情,气象监测设备精准预报天气变化,智能虫情捕捉仪自动诱捕害虫并分析虫情…… 这些智能设备如同 “千里眼”“顺风耳”,让水稻生长的各项需求无所遁形,推动种植模式从“经验种植”向“数据种植”加速转变。(李薇薇 阚帅 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