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眼下,正值夏季田间管理关键时节,尽管北大荒集团大山农场积极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方位、高标准推进夏管工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水肥调控和病虫害防治是否不到位?面对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应急预案是否科学有效?新技术推广或培训如何落地?这些关键问题若不能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七分管"的质量和作物最终产量。
为高效完成夏管作业,大山农场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四个农业”建设为目标,在夏季田间管理中,科学制定夏管方案,充分发挥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优势,根据作物生长节点有序组织机车和人员作业,实现农业生产各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运转。
苗情监测
连日来,在大山农场水稻种植地块上,农业技术人员正忙着为水稻标注叶龄,通过跟踪叶龄的生育进程、长势长相、叶色等关键指标,详细监测水稻的生长动态。为了准确把握今年水稻生产进程,积极开展田间“问诊”、精准“号脉”工作,逐地号进行“诊疗”,重点查看当前作物长势、草情、虫情,对田间作物的全生育期进行跟踪“体检”,为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叶龄诊断能最为直观准确地检查稻苗生长的健康状况,为科学指导种植户开展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作业提供精准依据,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农场农业技术员崔永琦介绍说。
中耕作业
夏管期间,大马力机车牵引着加装护苗器的中耕机,高标准进行中耕深松放寒作业。作业过程中,农机严格按照“稳、慢、匀”的标准,确保中耕深度在35cm以上,达到增温、放寒、蓄水保墒的效果,这样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通透性,起到增温保墒促的目的,也为作物后期健康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农业技术人员针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严密监控作业的各个环节,对中耕作业标准及措施进行技术指导,严格要求机车按照标准化流程作业,切实做到耕深一致,到头、到边,达到保墒、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早熟的目标,确保高质量完成中耕放寒工作。“农场派技术人员做指导,让我们知道种地还能这么标准化。周围的种植户都来观摩了,还是农场的种地技术好,学到了不少知识。”水稻种植户李洪伟高兴地说。
为有效遏制杂草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确保粮食增产丰收,农场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出动喷药机车全面开展苗后茎叶除草与病虫害防治作业。管理人员提前做好地号踏查,根据苗情、草情、墒情,做好叶面除草工作,优先推进出苗较齐、草龄较大的地号开展除草作业,并根据草情及杂草种类科学调整施药配方,有序组织喷药机喷施除草剂。喷药作业期间,技术人员全程跟班作业,认真检查喷药机的作业速度、喷施药量及喷施高度,保证药量精准、搅拌均匀、雾化效果良好,确保施药过程匀速且不重不漏,为除草质量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农场将深化能力作风建设与农业夏管工作深度融合,成立由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田间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护苗行动”,每日开展跟踪指导,为广大种植户送技术、送服务,解决农业生产管理中遇到的各类“疑难杂症”,全力提升种植户的夏管能力,以专业服务和严格监管为作物单产提升夯实基础。队员们协助种植户做好本田锄草、防虫等工作,并结合当前天气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时向种植户推送气象服务信息,提供“零距离”服务和科技保障。农场采用“线上宣讲+线下指导”模式,通过微信群、短视频、新媒体、条幅等渠道,为种植户进行农业技术跟踪服务,助力水稻健康生长。截至目前,农场各基层党组织已累计开展各类助农服务活动30余次,解决各类生产技术问题50余件。
“在夏季田间管理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落实标准作为提升粮食单产的关键举措,只有把每一项工作都做细做实,才能为作物增产、农业增效筑牢基础。”大山农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庆海表示。
“抢”字当头,抢的是农时、抢的是机遇;“实”字托底,实的是标准、实的是作风。在绿意盎然的希望田野上,夏管“组合拳”已初显成效,大山农场正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粮食丰产、农业增效的目标奋勇前行。(李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