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北安垦区大地上,一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党群连心为纽带的生动实践正在蓬勃开展。今年以来,北安分公司党委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把服务触角延伸至民生末梢。通过创新实践,将“北安模式”打造成服务职工群众的桥梁,构建起“党建引领、产业联动、民生共享”的发展新格局,在农业现代化征程中树起鲜明旗帜,为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注入强劲红色动力。
打造党建品牌筑牢发展“主心骨”
基层党组织是推动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北安分公司党委以“党建聚力、党群连心”品牌创建工程为总抓手,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北安模式”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产业型、经营型、服务型、创新型、示范型党组织30个,建立科技创新、智慧农业等党小组65个,形成覆盖农业全链条的党建引领矩阵。
“土地托管后,种地省心了,挣得也多了,日子更有盼头。”赵光镇农民许庆增激动地说。赵光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党支部创新实施“五字工作法”,党员带头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带动农场种植户和赵光镇农户种植效益明显提升。红星农场亲民公司党支部依托“益企360”党建载体,组建技术攻坚党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开展服务18次,在生产销售环节优化流程方面,解决问题5个,促进各类产品供货及时率、产品周转率明显提升;龙门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党支部以“五融入”为抓手,将党建引领作用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组织召开民情议事会4次,研究科技创新、粮食销售等内容,促进企业产值稳步增长。长水河农场充分发挥15个特色党小组作用,推广应用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33个,高标准建设了集试验、示范、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园区。这些示范点成为推动“北安模式”落地的“红色引擎”,带动分公司基层党建水平整体跃升。
党员先锋领航激活产业“新动能”
党员是“北安模式”落地的先锋力量。分公司党委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将41名党员培养成懂技术、善管理的规模家庭农场场长,17名规模家庭农场场长发展为党员骨干。“大豆根瘤菌喷淋这个技术去年咱们应用的效果就挺好,今年还得用,设备你们一定得调准了”。尾山农场规模家庭农场场长许海德跟农机工人边走边聊。这些党员规模家庭农场场长带头应用统一供种、标准化管理、新技术应用等“北安模式”核心要素,手把手向地方农民传授无人机植保、大豆根瘤菌喷淋等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种植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分公司积极推进垦地党建共建联建,以各农场党建品牌为依托,先后与北安市、五大连池等市(县)组建24个联合党组织,结成370余个帮扶对子。在垦地共建中,“北安模式”成为技术共享、资源互通的纽带,各单位开展农业技术培训23场次、惠及1292人次,指导改装农机具120台套,推广增产技术72项,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一线,党员技术骨干依托“党支部包村、党小组包屯、党员包地号”三级网格化包联模式,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零距离”服务。2025年,分公司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418万亩次,其中全流程服务8万亩,环节服务170万亩次、技术服务240万亩,同时实现域外服务面积超500万亩,积极探索“垦地”“垦森”党建共建新模式。在数字农业建设中,无人农机、数字农业攻坚党小组冲锋在前,党员带头推广物联网设备4076台(套)。在赵光、二龙山等4个农场打造百亩智慧农业试验区,让“北安模式”插上科技翅膀。
党群连心共建绘就民生“幸福色”
“党建聚力、党群连心”最终落脚于为民服务,切实将“红色动能”转化为惠民实效。分公司党委以“四下基层”制度为抓手,划分管理区、居民组网格123个,覆盖40064户居民,8412名党员干部与2931名群众建立“一对一”包联关系,累计入户访谈1304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76件。针对94名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组建60个结对帮扶小组,提供就业指导、生活照料等服务300余次。“平时他们就总是照顾我的生活,帮我收拾屋子,逢年过节还来看我,照顾得特别细心。”引龙河农场居民常庚兰谈起互助党小组的帮扶就非常激动。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各级党组织创新构建联合巡防、信息共享等4项联动机制,联合开展志愿服务135次,推动垦地党建在社会稳定、应急处突等6个领域深度合作。在民生保障方面,高效推进生活服务业改革,完成15个农场32个社区与属地11个乡镇的移交工作,投入4500万元用于物业、供水、污水处理等民生工程。同时,依托文化阵地开展红色主题活动20余场,打造“广场文化月”“农民丰收节”等品牌活动,将“北安模式”发展故事融入群众文化生活,增强职工群众认同感。
如今的北安垦区,党旗在田间地头高高飘扬,党员在生产一线奋勇争先,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收获幸福。北安分公司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聚力、党群连心”党建品牌创建工程,以更加坚实的党建引领、更加紧密的党群联结,为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钱泊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