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绥滨农场:沃野绘新景 实干开新局

五月的龙门福地,黑土泛着油润的光泽,插秧机在规整有序的池埂间往来穿梭,播撒着新一年的希望。在这片55万亩的丰饶耕地上,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绥滨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勇立潮头,以“施良策、增动能、求实效”为主线,精心擘画着一幅企业蓬勃强盛、职工生活富足、战斗堡垒坚不可摧的宏伟蓝图。

图片1.png

施良策:让“职工腰包”鼓起来

“去年,公司推出‘生活有点田’定制农业项目,成功打造1700亩定制农田,企业实现销售额近400万元。带动7名种植户增收3万余元”,产业营销部总经理宋树生介绍说。作为粮食主产区,公司党委始终在思考如何突破传统种植模式,让粮食在“丰产”的基础上实现“丰收”。近年来,公司创新采用“政策+市场+科技”三轮驱动战略,构建起企业持续增效、职工稳步增收的长效机制。

在产业结构上,公司巧做“乘法”,大力推广“生活有点田”私人订制模式,引导种植户种植优质稻米,发展绿色种植模式。今年,公司更是推行“企业+基地+种植户”订单模式,绥棱县柱子粮食贸易有限公司,绥化市嘉香米业等6家企业签订保价收购协议,计划定制水田2000余亩,可为企业增收500余万元,带动种植户增收显著。

在降本增效上,公司善做“减法”,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化格田改造。今年计划投资4632万元,改造提升2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带动改造格田8.9万亩。改造完成后,全场格田面积将达44.57万亩,有效耕种面积将增加0.11万亩,进一步降低了田块倒伏率和混合型病害发病率,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品质。

增动能:让“农业强场”立起来

在“特”字上做文章,公司依托寒地黑土的独特优势,精心打造北国宝泉47度“龙门福地”江水大米、白酒、杂粮等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绿色食品51.3万亩,有机认证8.3万亩。

在“融”字上拓空间,公司围绕“一二三产融合”推动“农商文旅协同”发展,依托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打造,打造“龙江第一渠”“龙之府热带植物园”“现代化农业观光示范带”“生态采摘园” 等文旅项目。春季,开闸提水吸引佳木斯、双鸭山、鹤岗等市县的游客前来踏青游玩;夏季,龙泉管理区现代集成化示范区让外地游客驻足观赏;冬季,素有北国江南之称的热带植物园,让游客在冰天雪地中感受夏日的温暖。截至“五一”假期,各景点已吸引游客超8万人次,带动商品销售和旅游消费400余万元。

求实效:让“党员先锋”动起来

在各管理区的农业生产一线,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化身“田间管家”,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种植户们高标准开展插秧作业,确保49.73万亩水稻移栽工作高质量完成。“自从大棚育苗以来,每天都有党员到地里来,他们比我们自己还操心,就像给秧苗请了个‘专职保姆’。”种植户于东方看着移栽后正在返青的水稻秧苗,赞不绝口。

无人机在绥滨农场有限公司上空盘旋,极目远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现代化大农业的气象尽收眼底。正如公司党委书记徐锡春所说:“企业强不强、职工富不富,党员行不行,关键在实干。公司党委将继续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黑土地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龚剑)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