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当第一缕春风拂过黑土地,北大荒集团黑龙江依安农场有限公司早已奏响春耕的激昂乐章。从种子化肥的精心筹备,到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从志愿服务的暖心助力,到订单农业的创新实践,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乡村全面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田间 “预备赛”,科技赋能备耕忙
春寒料峭,依安农场的农资储存库内却热火朝天。一袋袋化肥整齐排列,宛如等待出征的 “士兵”,整装待发;水稻种子在新库房里 “养精蓄锐”,等待播撒希望的时刻。今年,依安农场采用种子统供服务,像一条严谨有序的生产线,从采购、定价到配送、管理、服务,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我们就像‘种子管家’,一定要让种植户用上‘放心种’!” 依安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负责人牛晓龙笑着说。截至3月下旬,245.04吨种子、2007吨化肥就已全部下摆到位,为春耕备足了 “弹药”。
在水稻育秧超级大棚内,电动精密播种器、播种覆土一体机等 “农业神器” 大显身手。种植户冯金龙站在自家 8 栋水稻育秧大棚前,难掩喜悦:“以前播种全靠人力,累得腰酸背痛还效率低。现在有了播种覆土一体机,3天就能完成8栋大棚的播种,省时省力又精准!” 如今,依安农场的1784栋水稻育秧大棚,如同一个个绿色的 “生命摇篮”,孕育着农场6万余亩稻田的希望。
志愿 “暖心行”,服务助农显真情
在春耕的战场上,一抹抹志愿红格外耀眼。
农业技术志愿者化身 “田间老师”,拿着宣传册,蹲在田地上,耐心地为种植户讲解浸种催芽、科学施肥的要点;青年志愿者们挽起袖子,穿梭在农资仓库与种植户家中,帮忙搬运肥料、检修农机。
与此同时,依安农场派出所民辅警也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他们深入基层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覆盖群众 15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种植户的交通安全意识,农用机车违规驾驶行为减少了20%。在大棚区域,他们化身 “安全卫士”,仔细检查电气线路,发放防火宣传资料300余份,反复叮嘱种植户注意防火,“一根烟头可能毁掉一个大棚,防火可千万不能大意!”
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种植户们吃下了 “定心丸”。种植户张大姐感慨道:“志愿者们来了后,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现在心里更有底了!”
订单 “牵红线”,产销对接促增收
近日,轰鸣的农机声回荡在依安农场的田野上,在春季玉米地块夹肥现场,一台台搭载智能定位系统的大机械来回穿梭,将肥料精准地埋入土壤深处。农技人员紧跟其后,仔细检查施肥深度,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得到精心 “滋养”。“今年的夹肥得格外精细,因为我们种的都是订单玉米!” 依安农场第三作业区家庭农场主孟祥国说道。
原来,在依安农场有限公司的积极促成下,依安农场第三作业区家庭农场与依然香鲜食玉米加工厂顺利签订种植订单,一条从田间到工厂的 “黄金产业链” 就此诞生。按照协议,家庭农场将种植特定品种的鲜食玉米,从起垄施肥的标准,到后期的田间管理,都严格遵循加工厂的要求。“以前种地像在‘赌运气’,现在有了订单,我们只管把玉米种得漂漂亮亮的!” 孟祥国兴奋地说。
为确保订单农业顺利实施,农技人员全程跟进,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提供 “保姆式” 服务。这场合作搭建起 “订单种植 + 加工销售” 的完整产业链不仅解决了种植户的销售难题,也让加工厂吃上了 “定心丸”。今年,通过订单种植的鲜食玉米面积达1766亩,种植户每公顷可收入22000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定制农业模式让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鲜食玉米从 “土里长” 变成 “工厂造”,加工后的鲜食玉米、速冻玉米等产品畅销市场,既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又带动了大量就业,真正实现了 “双赢”。
在科技的赋能、志愿的助力和订单的牵引下,依安农场的种植户们干劲十足,他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为全年粮食丰收、乡村全面振兴筑牢根基,书写着属于这片黑土地的崭新篇章。(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