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先导工程”强势驱动,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当早春的薄雾还在三江平原萦绕,黑龙江佳木斯市佳同铁路沿线已响起机械轰鸣。一场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核心的深刻变革,正在祖国最东极展开壮阔实践。

这座百年商埠以“一号先导工程”为战略支点,以破竹之势重构东北亚物流新版图,奏响新时代东极之城振兴发展的奋进强音。

在经济发展的宏大版图中,现代物流产业宛如一条关键的主动脉,有力地支撑着国民经济的高效运转。

2025年,黑龙江省委全会报告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又专门对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进行部署,同时提出完善面向东北亚开放的交通运输网络、打造 “冰上丝绸之路” 等战略构想,充分彰显了全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坚定决心。

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深刻洞察这一发展大势,敏锐捕捉到国家和全省对于现代物流产业的高度重视所带来的重大机遇。而对于自身的发展需求来说,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打造现代物流产业更是迫切。

省委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顶层设计,与“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的雄心壮志,在这个春天激荡出澎湃动能。

作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心城市,打造区域物流中心是其重要战略任务,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实现 “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关键路径,也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核心举措。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一号先导工程”,作为佳木斯市开年来最重要的项目工程,必将在带动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创新驱动、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起到引领方向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心剂。

面对现代物流发展的紧迫任务,佳木斯市以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核心牵引,致力于打造 “基础设施高标建设、资源要素高度集聚、物流通道高速联通、科技手段高效应用” 的 “四高” 型现代物流区域枢纽城市,同时积极打造现代流通节点城市,带动相关产业和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随即,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国道同哈公路(哈鱼岛—三村镇段)等续建项目将陆续复工,机场改扩建、同江市哈鱼岛液化石油气码头、抚远莽吉塔滚装码头项目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佳木斯正全力推进一系列关键举措。

佳木斯市积极在水运、公路、航空、铁路领域开展项目建设工程。抚远莽吉塔滚装码头、黑瞎子岛公路客运口岸、机场改扩建、佳同铁路扩能改造项目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中外外”“中外中” 江海联运试航稳步进行,江海联运常态化工作持续推进并向腹地拓展,未来的水陆空物流网络蓝图已划下重要节点。

万兴物流园、桦川龙威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将陆续开工,米高集团百万吨氯化钾进口加工储备基地完成2000万元投资,75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升级,物流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衔接已谋划关键步骤。

降低物流成本绝非简单的让利,而是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构。

为破解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佳木斯市从提升货源组织能力入手。借助粮食产量高,农机经销额占比大,电机产品远销海外,外运需求旺盛的因素,交通部门牵头,多部门及各县(市)区协同,帮助物流企业与大型企业搭建对接平台,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大宗物流组织效率。

各部门还深入摸排相关行业货源底数,提前谋划培育、引进专业物流企业,构建适配产业发展的专业物流服务网络。针对单程运能闲置问题,积极落实国际港供应链枢纽联盟建设任务,推进自贸协同先导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建设,强化口岸资质,拓宽跨境货源组织渠道。加大货源开发和组织力度,研究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加强本地企业培训,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力度……每一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每一步行动都铿锵有力。

当“一号先导工程”遇上新时代东北振兴,佳木斯的实践给出了鲜明答案: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用战略性工程重塑发展逻辑,那么每个城市都能找到独特的战略支点。

大江潮涌,枢纽生金。从三江平原到东北亚,佳木斯正以物流大动脉的重构,奋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一号先导工程”的实践,将成功构建起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实现物流通道 “末端” 到 “前端” 的华丽转身,奏响新时代城市振兴的激昂乐章。(潘蕾)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