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荒集团查哈阳农场传来好消息,在2024年全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提升劳动竞赛中,农场金星管理区(10—1—5号地)被评为大豆高产示范样板田优胜组,为推动北大荒粮油作物单产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两年,农场深入实施“四个农业”建设,制定了农业生产“查不足、补短板”整体思路,通过推广旱田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全力破解半干旱地区粮食稳产和增产瓶颈,形成了一套适宜本地区农机、农艺、农技相配套的技术模式,实现单产突破性提高。农场坚持采取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稳步推进技术落地,滴灌面积从最初的30亩扩增到2024年的3.7万亩,不仅解决了旱田无法连年轮作的困境,还提升了农作物产量。
2024年,农场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的玉米、大豆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753.42斤、553.2斤,较上年提高10%左右。打造的滴灌高产示范田种植的玉米、大豆最高亩产分别达到2033.6斤、628.8斤,再次刷新了区域内的高产纪录。今年,农场计划加大水肥一体化和滴灌技术推广力度,扩大应用面积,带领更多种植户增产增收。
为确保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顺利推广,农场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家庭农场负责人、种地大户率先尝试,还组织种植户到田间地头看、到种植户家中算,逐步打破种植户固有思维,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
2024年,农场成立了以农场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滴灌工作专班,把落实滴灌工作作为农场“一号工程”来抓,累计投资8000余万元,架设输电线路27公里,打机电井40眼,购置智能首部设备98台(套),创新性开展滴灌干管地埋模式24公里,通过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狠抓管带材料质量、狠抓农机作业质量,夯实技术应用的设施基础保障。农场还带头创新载体增加技术应用效能,组织管理区组建了4个规模家庭农场,形成5个三级网格、16个四级网格,配齐93名网格员逐级分片管理,实行地块包保责任制。
科学管理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更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环节。经过三年的试验,农场围绕滴灌技术建管用建立了工程建设标准化、技术应用集成化、运行管理科学化、水肥精准管理的“三化一精准”管理模式,并结合辖区土壤实际和物候条件,集成应用了玉米四精两管、大豆垄密植、化控技术、种子育肥技术、“一松两趟三防四促”等技术与管理措施,形成了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查哈阳模式”。
2024年,农场在实施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过程中,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八一农垦大学和新疆雨润等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组建专家服务站,建立种植试验区,通过技术攻关先后改装了21套滴灌管带同步铺设器,解决了水量确定、水泵适配、管带质量、中耕压管、行距确定等23项技术难题。特别是在田间管理阶段,农场多次组建滴灌专班和党员田间服务队,现场指导种植户操作设备,讲解灌溉、施肥、管理等关键技术,受益人群达2000余人次,覆盖面100%。通过将三通道施肥改为溶肥池施肥,围绕单元格压力确定变频参数,最终将水肥偏差控制在10%以内,取得了良好效果,此举已超过国家标准近一倍,真正将管理做到极致、技术服务落地落实。
未来,查哈阳农场将继续按照北大荒集团党委战略部署,在“四个农业”和“五化”建设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勇攀高峰、行而不辍、久久为功,为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贡献力量。(张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