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赵光农场:科技赋能 单产提升底气足

2024年,北大荒集团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大豆、玉米(标准水)均突破历史最高单产纪录,分别达到602.4斤/亩和1698斤/亩,52.98万亩耕地粮豆总产达到4.2亿斤。农场聚焦“五良”和新技术措施应用高标准管理,为粮食单产提升提供科技支撑,为多大粮、打好粮攒足底气。

1.jpg

“五良” 筑牢粮食增产根基

今年,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围绕“制种大县”项目,立足资源优势,拟构建“产业公司+基地企业”合作发展新模式,加快实现制种基地基础设施高级化、种业产业链条现代化,赵光农场与垦丰种业签订了战略协议,成立了北大荒黑龙江垦丰赵光种业有限公司,计划在两年内逐步建成大豆原种扩繁、良种生产、精选加工、专业化销售于一体的大豆育种站,加快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垦区大豆良种辐射带动能力。

“我们这个生产车间3000多平方米,拥有国内最高端的豆种生产流水线,全程自动化达到95%以上,一条生产线一天能生产良种120多吨,完全能够保障15个农场有限公司供种需求。”北大荒黑龙江垦丰赵光种业有限公司加工中心主任张春雨看着生产线介绍说。

赵光农场有限公司还选择耐密、高产、抗倒伏的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进行种植,按照“两主三辅”、早中熟搭配的品种结构进行布局,持续优化品种结构。2024年繁育大豆良种2.4万吨。

“我们围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种子进行分级处理、分级播种,应用根瘤菌接种技术等良法,严格执行‘三查一监督质量监管制度,深松放寒机三杆尺作业模式,飞机航化健身防病促早熟作业,收获机安装各类减损装置、防馅装备,降低收获损失,等良机,持续推进‘北安模式良制,为粮食单产提升筑牢粮食根基。”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副部长朱磊在总结五良促单产提升时说。

聚才夯实粮食增产保障

为了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全面促进作物单产提升,赵光农场有限公司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组建了由农业管理人员、基层农技人员、一线职工、院校专家等构成的集科技管理、支撑、应用为一体的三支队伍,共计150余人。每个队伍都发挥着科技推广、研发、引导示范的作用,将科技的触角向上向下延伸到农业生产各环节。

“我们科技服务中心与农业发展部定期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科技总结会等,并且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新技术示范、农机具改装、农服App操作等助农行动150余次,服务农业生产70万亩次,有效推动科技应用到位率、覆盖率。”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李海成说。

赵光农场有限公司还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外聘科研院所专家10余人,建立院校“专家库”,引进专家成果,合作开展技术探索研发。聘请基层农业骨干36人,建立基层“专家库”,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完善相关试验方案,为单产提升提供人才技术保障。

“数字” 赋能粮食增产潜力

2024年,农场有限公司科技园区承接上级耕地质量智慧监测评价、玉米智慧施肥、玉米大豆品种试验等试验示范项目24项,进一步加快基地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论证速度,为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我们园区大力实施以科技攻关为核心的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进一步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措施、新机械的引进和示范,创新集成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组装,逐步实现由单项技术应用向多项技术集成创新转变,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实现‘稳总产、提单产的工作目标提供科技保障。”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金龙在介绍今年试验数据时说。

在“数字”方面,赵光农场有限公司还应用田间物联网土壤监测设备,提升农业预警预报、调度指挥服务生产能力,农机具安装智能监测模块,应用低空遥感技术和田间物联网设备,根据叶龄管理,对作物全生育期进行叶龄诊断,并发挥数字农业指挥平台功能,更好地指导农业高质量生产,提升粮食增产潜力。(文图:张冬梅)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