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是水利领域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更是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北大荒西部的农业大场,北大荒集团查哈阳农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率先实施数字赋能、科技领航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农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陆续将水利工程实时映射到数字世界,创建了一个物理实体的虚拟副本——数字孪生,可以实现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业务,应用精准预报,超前预警,快速预演,制定预案,为防洪、水资源管理等水利工作提供智慧“大脑”。
智慧监测 让数据一触可得
“查哈阳灌区有总干渠1条、干渠3条、分干35条、支渠139条、斗渠479条、农渠3620条,这些交错密布的渠道犹如一条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让灌区循回往复的运行。在数字孪生系统内,我们只需点击鼠标,就能看见这些交织成网的渠系和相关水利设施设备的分布,还可以实时获取设备运行数据,这就是水利数字孪生系统。”在农场数字农业指挥中心大厅,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向游客讲解智慧灌区的基本情况。
“没想到种水稻还能用上高科技,这些智能让我们在家里就能看见地里缺不缺水,苗怎么样,不用出门就可以给地里提闸放水,简直太方便了。”种植户陆师傅手指手机智能排灌系统兴奋地说。
在旱田万亩智慧农场示范区,数字孪生系统通过智能首部系统、智能控制阀、四情设备及作物长势监测等装备,采集农业生产数据和资源数据,形成旱田种植的决策模型算法,并利用种植管理系统,实现对旱田作物种植过程精准的农事决策。
灾害预警 让决策科学精准
“我们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获取的农田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施肥情况等农情数据,气温、降水量、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以及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水位、流量、水质等水文参数,基于这些参数建立了水利数字孪生模型,对水利设施及工程的运行情况、农田农情数据、水文数据进行模拟预测,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和维护需求、自然灾害风险、洪涝或干旱等问题,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农场管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文博说。
目前,在灌区渠首重点闸门处,通过AI视频识别点位,可实现闸门开度异常、水位异常、异常漂浮物等实时监测,数字孪生系统会给出精准的判断决策,自动报警提醒,为解决各类自然灾害赢得主动权和最佳时机。
“通过系统观测到实时水情,实现灌区进水闸云操控,是我从未想过的事情,现在科技真的了不得。”查哈阳灌区渠首管理站负责人张德志说。
资源优化 让管理高质高效
查哈阳水利数字孪生系统不仅可以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反映查哈阳灌区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还能依靠数据实现与水相关的智能管控。
在农场水稻智能集中育秧大棚区,说起今年春播生产时使用自动喷淋、自动通风、自动降温等智能管控设备时的感受,种植户杜师傅既兴奋又紧张。兴奋地是大棚通风、灌溉都可以实现云操作了,在手机上就可以看见秧苗长势,管理起来更便捷更高效,紧张地是种地越来越智能化、数字化,怕自己跟不上发展的节奏。
“数字孪生系统内有智慧种植、智慧水利、数字管理、云上农旅等多个模块。在智慧种植模块,可以在育秧时通过设定阈值进行物联网设备的联动,育秧大棚就可以自动的进行卷帘开关和喷灌,还可以将秧苗的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映给系统,系统综合研判后给出解决方案。”数字农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农场投资3160万元,进一步完善数字农业示范区的硬件设备,并对软件系统进行迭代升级。此外,农场还计划依托数字孪生平台打造元宇宙空间,打破现实与虚拟的界限,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乡村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恩赐,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逐步完成“三个查哈阳”建设。(张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