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鹤山农场:推进绿色种养循环 争做新时代“弄潮儿”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近年来,面对环保要求标准高,规模化牧场畜禽粪污量多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农业“三减”力度大,有机粪肥少不能满足培肥地力需要,这一“多”一“少”的矛盾,北大荒集团鹤山农场有限公司不断通过思索实践,破解畜禽粪污治理“最后一公里”,扎实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实施,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绿色底蕴。

创建机制建立绿色试点“标兵”

按照省、集团、分公司“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鹤山农场扎实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促进畜禽粪污就地资源化利用,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农牧结合、绿色健康、循环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规划落实全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任务,按照项目运行模式,鹤山农场采取发放公告的方式遴选第三方服务主体,对畜禽粪污的收集、处理、施用三个环节统一作业,并分别与第三方服务主体签订委托协议,明确服务主体的服务内容、范围及具体要求,推动还田与农田需求的有效对接,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农、牧场一直都是粪肥问题的“重灾区”,如何攻坚克难,实现“一碗水端平”,鹤山农场的服务主体在粪肥收集、还田环节中分别与牧场、管理区签订协议,明确彼此责任义务。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通道,全国试点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真正实现“粪污”变“粪肥”,“污染源”变“资源”,促进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引进设备增添绿色农业“引擎”

完善的机制是打造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有力保障,而先进的还田技术和设备则是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一把“利剑”。

自2021年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以来,鹤山农场依托囊式发酵粪肥还田技术,通过先进还田设备和卫星定位、PLC智能分析、抛洒轨迹图像等还田技术将15.87万吨腐熟发酵的液态、固态粪肥就近就地消纳还田,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累计还田面积71100余亩,减少化肥施用量8%以上,实现粪污向有机肥的转化。

农场在拥有32立方固体粪肥抛洒车和30立方液体还田罐车的基础上,2023年引进10台10立方的小型液体粪肥还田罐车。通过加大设备投入,科学利用还田“窗口期”,使粪肥还田效率提高了两倍,确保粪肥全量还田。通过试点项目的不断探索,有效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耕地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020年的45.8克/千克提高到2023年46.2克/千克,平均每年提高0.3个百分点。构建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保障土地资源的高效永续利用,让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农牧协同发展。

探索模式开展施肥试验“先驱”

2023年,鹤山农场专门设立了绿色种养循环粪肥还田小区定位试验和效果监测点,农业技术员通过试验对比田,监测作物全生育期长势,对粪肥还田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为科学施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农场作为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之一,去年,依据不同地力、不同作物、不同粪肥还田种类,农场还同时设立了试肥效调查监测点2个,对施肥情况、土壤理化性状、农作物生育期指标、产量、粮食品质等内容开展跟踪监测。经对比分析,每亩施用液态粪肥3吨的地号,大豆产量达452斤,较常规种植增产14%,大豆蛋白和百粒重均得到显著提高,每亩大豆可节本增效120元。

通过田间试验和监测结果,发挥绿色种养循环、粪肥施用在农业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化肥减量、地力培肥等方面的作用,科学确定粪肥还田量和替代化肥比例,将以往“粗放还田”变为“精准定量”,为探索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共生共赢”

农场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开展校企合作使得绿色种养循环的工作得到了专业技术支持。每年专家团队分n次对示范区的n个监测点进行土壤采集,通过控制分析化验质量,测定土壤基础肥力,测定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试验提供准确可靠数据。这对于学校的科研实验和学生的理论指导也提供了实践基础。

鹤山农场将继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合理使用粪肥,形成适合农场农业发展实际,可推广、可复制的绿色种养循环鹤山模式,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生产力提高,高质量完成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共赢。(孙天旻、韩福泽)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