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训修内功 北大荒集团查哈阳农场对管理人员“精准施训”侧记

北大荒集团查哈阳农场自2020年底完成企业化改革,变三级管理为两级管理,一大批年轻人被挺到重要领导岗位。三年共引进大学生19人,充实到不同岗位储备。对于这些委以重任的年轻人,以及串岗到另一部门的管理人员,部门是新的,业务是新的,人员组成也是新的,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打开局面,能够驾轻就熟,生成战斗力?已经迫在眉睫。

1.png

入冬后,查哈阳农场党委再次开展90天冬训活动,不失时机地架起“精准施训”这个向天梯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笔者置身于前后两年的“练兵”过程,深感他们“精准施训”的做法很管用。

精准施训:干啥的就学啥,缺啥的就补啥

冬训一开始,农场党委就确定了“实”的基调。“干什么就应该学什么,缺什么就该补什么。”农场党委工作部主要负责人说:“管理人员平时学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我们的教育培训模式就要聚焦各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从工作实际入手,以学以致用为导向,让培训对象由厌学到爱学,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从2022年,农场的冬季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就换了招法:成立了“查哈阳农场‘冬训’学校”,分为大课与小班。大课农场党委统一组织,董事长、书记为学校书记;总经理、副书记为校长。小课教学由副职负责,班子成员按照分管部门成立6个教学班,分管领导任班主任,下属部、办正职任副班主任。大课为辅,小班为主;大课是公共课,小班是业务课。大课学理论、学思想,做到应知皆会,小班学专业,提高业务能力;地点设置上也贴合实际,公共课堂设在农场大会议室,小课就近安排在各部门。此举一改过去专业不对口不想听,学了没用不爱听,耗时费钱没作用的现状。

叶明刚是从管理区主任、安全应急办主任走到农业发展部部长岗位上的,有管理经验但缺乏农业专业知识,遇到现代农业前沿知识,农业新技术推广,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在农业知识讲座的20多节课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节课都舍不得请假。尽管节奏很紧张,但每次“充电”后都觉得十分解渴,有了干事的本领和劲头。

两年来,查哈阳农场党委查哈阳大讲堂开课73次、周五业务学习日29次,依托分类教学对经济转型、数字农业、农文旅融合等新知识,及传统社会治理、办公业务升级换代等进行了分析梳理,总结出共性需求23项,确保培训工作有的放矢、按需施训。

精准施训:拜一线人为师,教学互为充电

查哈阳农场党委灵活采取闲时多学、忙时少学,集中授课、现场教学与自学研讨结合的培训方式。不论闲忙,周五业务学习雷打不动;利用农业春播生产定标会、夏管工作评优会、秋收工作验收会进行现场教学;每个管理人员年度量化自学笔记3万字,部门人员学习笔记由党委工作部检查,班子成员自学笔记由党委书记检查。

2023年,农场与八一农大合作,企业出资、学校出智,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为农场培训员工。授课人大部分人选在本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实际岗位上摸爬滚打多年,或在职或退休的领导干部。起初有人担心平日上下级都熟悉,授课对象又多是大学生出身的管理人员,讲课会不会放不开、照本宣科,没人爱听,丢了里子,没了面子。

党委书记邵学杰带头上起“打样”课。空泛的内容没有人愿意听,他在备课之初就确定问题导向,决定抛开传统的内容模式,结合查哈阳的发展实际,主讲查哈阳粥米营销和农场沉浸式旅游。最后经过调研征取授课对象意见,摸清楚干部迫切想学什么、知什么,确定由五个案例故事、农场四大优势组成课程主体。讲出干货、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生动有趣,引起广泛共鸣,收到预期效果。

精准施训:放在实践锤炼,学得来用得上

如果概括查哈阳培训员工的第一部曲干啥学啥、缺啥补啥是“分类施训”,第二部曲是“教学相长”,那么第三部曲则是“学以致用”。

农场培训工作推进到哪里,授课对象的实践部分就跟进到哪里。谈及实践感受,2023年被农场派到北安分公司赵光农场挂职锻炼的贾有泽这样说:“年前我在农场冬季大讲堂学到的旱田标准化种植的知识在这里得到了具体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生成了本领。”2022——2023连续两年,农场共向三江 、北安、九三分下属农场派出21名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目的就是巩固学习成果,促进书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农场党委工作部组成专班考评小组亲临所挂职农场跟踪考核,询问表现,掌握其作风。

“水肥一体化滴灌专家的培训课,可解决了我的认识大误区了,我一直认为低洼地、盐碱地这样类型地不适合铺滴灌,通过专家专业讲解,让我茅塞顿开,这些地恰恰最需要滴灌的。我们立马在盐碱地上做滴灌实验,结果是能压碱,肥料利用率高,增产很明显,把低产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说到这,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纪红飞很是激动。

“不同学习科目内容对各条线上的管理人员都有启发,目的是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学实操,现学现用,学了就用是农场培训员工的落脚点。”农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国义说。

近两年时间,查哈阳农场党委通过视频听课40余次;外请专家授课20余次,通过场公众号推课19期,受众约千人;举办各类职工培训班11期,培训职工2300余人次,创新引入“漫谈式”“问诊式”“论坛式”等培训模式,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农场破题攻坚的强大动力,提高了管理人员塑造变革,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马向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