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厨房 > 正文

殷寄明“编舟记”:一位汉语言学者的朴素愿望

“我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编一本古汉语大辞典。”

多年前,汉语言学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殷寄明的这句话被复旦学子流传到网上,成为美谈。直到2018年,这份愿望成为现实。

2018年11月,由殷寄明撰写、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同源词大典》发布。这是第一部汉语同源词大型辞书,也是一部据源系联单音节同源词的大型词典,为我国辞书界填补了一大空白。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术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愿望的实现,并不是一个结束,只是殷寄明在学术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烙印。在《汉语同源词大典》出版后的这五年里,他锄头不歇,笔耕不辍,继续投入到语源学的研究中。

用近三十年撰写一部大典

提到词典编著,很多人或许会想起日本长篇小说《编舟记》。这本书讲述了玄武书房编辑部呕心沥血,历时十五年编撰辞典《大渡海》一事,其中更展现了编撰者们对于语言的深刻见解,以及精益求精、不浮于表面、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更进一步的学术态度。

浏览过《编舟记》的殷寄明感慨,语料浩如烟海,围绕某个主题穷尽地归纳出相关材料,筚路蓝缕,十分艰辛。

实际上,这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

《汉语同源词大典》分为3册10卷,前9卷为2225组同源词的考释,第10卷为索引,总字数达257.80万字,是目前规模最大、编写体系最完善的同源词辞书。该词典容量庞大,以一人之力完成,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自1995年进入复旦大学后,主张宏观理论研究要与微观个案研究结合的殷寄明,就决心撰写一部依据有一种标准覆盖整个汉语系统的词典。

“考证的过程很艰苦的,有时候就写了两三行字,我身边摆了十几部书,而且断句这种能力很强,古人没有标点的,我对着马上一边抄一边点好了,都是手写的。”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殷寄明的大部分人生都在写作中度日。每天早上起床,如果没有课程和会议,他便投入写作,“一管在手,杂念全无”。上午精力充沛时,他能持续四五小时的写作,其余时段查阅文献,为后续的写作做准备。

回想起撰写《汉语同源词大典》的过程,殷寄明感慨最大的困难就是有时写作被迫中断。但是他从未产生过放弃的念头。终而能够坚持将近三十年磨此一剑。

如此一部皇皇巨著能够顺利出版,除了作者本人的艰辛付出,也离不开政府与出版团队的支持。

《汉语同源词大典》属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项目、复旦大学中文学科高峰学科建设项目,自筹备出版开始便备受关注。

201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着手《汉语同源词大典》的出版工作,从编辑流程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办法、资金使用办法等方面为该书定制系列制度。同时,为了让项目顺利进行,复旦大学出版社领导和总编亲自介入,并配置三名经验丰富的编辑配合殷寄明团队,极大推动了词典的顺利发布。

《汉语同源词大典》属特殊类型辞书,并非面向社会大众的普通词典,因此其影响主要在学术界。自2018年出版以来,该词典获得语言学界的众多认可,研究古代汉语的教师和研究生征引和翻检的人不少。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游汝杰认为,《汉语同源词大典》以声符字为纲,对书面表现为声符相同形声字的单音节同源词作了穷尽性系联,所收词语覆盖整个单音词系统。研究方法上,综合汲取了传统语源学“声训”“语转说”等诸流派的精髓,而将同源词的考释纳入了现代科学语源学的轨道。这种研究方法在训诂学方面独树一帜,极大推进了同源词研究的进程。

精益求精,殷寄明认为这部心血之作仍有需要修订和完善之处。他希望在第二次印刷时,能为所收的每一个文字注上汉语拼音并增加一个音序索引,从而更便于使用者检索。

时时告诫自己是个学人

殷寄明出生于安徽歙县,1995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旋即进入复旦大学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担任首期博士后研究人员。

多年来,殷寄明在古代汉语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源学以及古代文化学等领域均有涉猎。其中,他对汉语语源学的研究用力最勤,有多部相关著作,对于语源学的基础理论、特殊问题、语源义、同源词、语源学学科的渊源流变有系统而独到的研究。

“撰写《汉语同源词大典》没有特别的契机,倒是与我的学术思想、信念有关。我历来主张宏观的理论研究要与微观的个案研究相结合,不为大而空无微观个案支撑的凿空之论,亦避免一头扎进微观世界中出不来、始终在浅水中扑腾了无理论建树。”

词典出版后,殷寄明对语源学的研究更进一步。从2022年至今,他承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语源学理论体系重构与应用创新研究”并,正在修订《语源学概论》,并指导团队人员各部分的研究工作。

阶段性成果亦陆续产出,如殷寄明课题组成员黄伟嘉的《文化源与汉语词汇研究》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今年四月出版;潘薇薇发表了《汉语反义同源单音词语义关系及生成机制探析》(载《当代修辞学》2022年第3期)。殷寄明本人也发表了《论词义的逆向因果引申》(载《汉语史研究集刊》第31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同源词根联合式合成词刍议》(载《复旦大学学报》2020年第四期)、《形声字有形符声符承载同一语义之类型》(载《中国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等论文。

一个学者的普通生活与学术也息息相关。殷寄明的日常,除了写作,便是阅读、授课、会友、参会。在他看来,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也经常触发自己对学术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而学术人的相聚,也往往像开一个不正式的学术会议。除此之外,他也会偶尔打一下扑克牌或散步,以调剂生活乐趣。

学术研究需要长期的投入,需要恒心,需要耐心,而这种工作和生活的状态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枯燥的、单调的。对此殷寄明认为,为了功利性目的而做学术研究工作,难免觉得枯燥乏味。学术工作是高尚、神圣的,对自己从事的学术需要有深深的爱,才能始终有热情。年轻人在涉足学术事业前,需要树立正确的学术观。

面对浮躁功利的社会,如何守住学术的初心?殷寄明答道:“‘一蓑烟雨任平生’,对外界的种种诱惑要做到无动于衷,时时告诫自己是个学人。”

在文字学领域冲破传统形义学藩篱,传播、扩散这种学术思想;在语源学领域应用上延伸到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这也是殷寄明此生最大的愿望之一。

一审:周瑞峰 二审:孙晓萌 三审:周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