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厨房 > 正文

2025年重庆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FDI)累计或达55亿美元,商务部研究院专家建议进行因地制宜的创新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石青川)1月6日在重庆召开了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研讨会。与会专家为重庆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引路导航,共谋自贸试验区如何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最大限度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助力建设贸易强国。同时,聚焦重庆优势特色产业,为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建设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图片1

近十年来,我国自贸试验区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形成了多领域、复合型综合改革态势,累计开展3400余项改革试点,推进了一大批重要的基础性改革与高水平开放举措,打造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样板,为我国赢得了改革开放主动,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重庆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建立重庆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指出,要深化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集成创新,全面提升贸易、投资、运输、资金、就业、数据等开放度和竞争力。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市侨联主席张玲指出,自2017年挂牌运行以来,重庆自贸试验区深入践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初心使命,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积极作为、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培育重点制度创新成果118项,其中7项在全国复制推广,89项在全市复制推广。下一步,重庆自贸试验区要以更加开拓的思维去加大压力测试,努力在推进制度型开放上取得新进步,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上拓展新空间、实现新飞跃。

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付艳表示,五年多来,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在投资、贸易、金融、物流、法治等领域形成了多项高质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度创新成果;同时,重庆自贸试验区以完善优势产业链为导向,加快外资外贸项目向自贸试验区集聚,为重庆开放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研讨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了《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蓝皮书(2017-2022)》。书中指出,经过五年探索和实践,重庆自贸试验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开放动能更加强劲,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书中规划显示,到2025年重庆自贸试验区将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互联互通枢纽、产业发展样板、营商环境标杆,带动中欧班列运行数量达到3000列,新增市场主体累计数量超过10万户,实际使用外资(FDI)累计达到55亿美元。到2035年,重庆自贸试验区集聚全球资源要素能力大幅增强,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核心载体和平台。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如何赢得主动打造高水平开放的自贸试验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说,自贸试验区应加快探索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标CPTPP高标准规则体系、全面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主动在规章、规制、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方面对标国际惯例;同时,探索贸易发展新模式和新业态,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重点在于“试验”二字,而制度创新就是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干。不同自贸试验区的情况千差万别,要强调因地制宜,在制度创新上不搞“一刀切”;要强调集成创新,但不必刻意追求复杂度,反而更需要强调操作上简便易行。

白明表示,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RCEP有助于加快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程,RCEP将促进重庆自贸试验区加快制度性双向开放。霍建国也建议,重庆自贸试验区要主动对标RCEP自贸区市场、为稳定外贸基本盘奠定基础;同时,落实服务业开放的有关政策、以服务业开放带动经济增长。

针对重庆自贸试验区未来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研究室主任许宏强表示,应当坚持打造西部开放新高地,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改革完善创新机制,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基础优势,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区位优势,连接东南亚、俄罗斯、中亚、欧洲,以及建设数字丝路、发展数字贸易等方面着手。

一审:郑扬波 二审:王新景 三审:周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