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厨房 > 正文

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PPP推动供给侧改革,带动科技创新

1

2019年11月12日上午,由财政部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全球PPP50人”论坛第二届年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本届论坛年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本清源、规范发展”为主题,围绕近年来PPP改革的宏观方向、预算管理、金融支持、一带一路PPP项目、环境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地方财政部门、国内PPP知名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中国PPP学术联盟各单位师生等约300余名国内外代表参加了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财政部原部长、中国财政学会会长楼继伟、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史耀斌、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财政部PPP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焦小平,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主任孙祁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中国PPP基金董事长冯晋平、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作为国家特聘环境专家,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在演讲中表示,“两山理论”发展理念是破解经济发展难题、总结发展经验的重要升华;PPP模式是解决环境问题、助推“两山理论”实践的科学手段。PPP模式的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平滑政府财政支出,减轻财政压力,还可以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吸引大量有资金实力、技术实力、责任心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供给中来,从而提高项目要求和标准,以最低成本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博士

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博士

“环境治理项目本身是系统性的,而PPP恰好提供了一个全产业链统筹的平台和原则。同时,PPP还助推了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侯锋博士说。

中国水环境作为国内水环境治理领域PPP模式的领跑者,牵头制定下沉式再生水系统国家技术标准和指南,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大水专项课题。集团拥有多个国家级示范项目,遍布北京、上海、福建、四川、云南等二十多个省市。

他以集团在北京通州和成都天府的下沉式再生水厂、大理洱海高原湖泊综合治理等成功落地案例作为样本,从技术层面、运作模式上,提出了资源化利用的科学解决方案。基于PPP模式,整体规划、统筹实施,创新提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立体下沉、环境友好、创造价值”规划理念,打破传统大截排理念,节约征地资金、管网建设资金和运营成本,为河道就近提供生态补水,同时节约地面土地进行综合开发,真正实现物有所值。

侯锋博士指出对比国际,国内水环境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中国资源稀缺,人均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4和1/3。环保事业发展时间短,生态欠账多,要实现水环境和绿色发展相协同、资源能源充分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英国花了10年污染了泰晤士河,却花了100年来治理,投入超过100亿英镑。日本政府为治理琵琶湖,投入180亿美元,历经30余年,才使琵琶湖水质回复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侯锋博士介绍。“水环境治理复杂性高、周期长,更需要坚持创新技术和模式,在省钱、省时、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性的水环境治理综合解决方案把水环境治理好。”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运行的污水处理厂4332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95亿立方米/天。“若将全国80%的传统地上厂改造为下沉式再生水厂,占地仅需9.3万亩,节约用地129万亩,可带动改造投资1.55万亿元,节约的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可带动约10.8万亿元绿色产业投资”。侯锋博士介绍。

董事长侯锋博士表示, 水环境治理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正在走上一条由单一水厂建设向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水质改善为基础、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产业提升为增值的发展路径。“要变污水荒山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升发展竞争力,让百姓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受益者。”侯锋博士说。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