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厨房 > 正文

【达沃斯现场】黑科技又来了:机械手臂当外科大夫 现实版“魔镜”照出可信值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贾璇 肖翊 达沃斯现场报道)7月1日至3日,2019年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在魅力海滨城市大连举行,来自政界、商界以及公民社会的1800余名新领军者将齐聚大连,围绕“领导力4.0:全球化新时代的成功之道”这一主题,就全球环境挑战、区域竞争、经济差距问题以及技术变革展开讨论。

除了各界人士碰撞智慧火花,各种颠覆性技术的应用也足够吸睛。在现场,各项“黑科技”吸引无数目光。通过《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实地体验,发现今年展出的项目涉猎范围广泛,包含医学、教育、健康等各行各业,同时,更因项目本身的未来感给人们带来无限思考。

若您的外科医生是个机器人

如果你的外科医生是个机器人,你觉得如何?这套名叫“达芬奇”的手术机器人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主刀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和视频成像系统。“达芬奇”安装在医院手术室,通过医生操控主刀医生控制台对病人完成手术。目前,来自美国的“达芬奇”,在国内已有87套,手术量已经达到11.5万例。当然,“达芬奇”的身价也不菲,一套的售价约为350万美元。

数字化模拟1

数字化模拟2

数字化模拟3

在数字模拟化展台,项目提出了这样的思考:我们还能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吗?当亲身体验过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寒而栗。原来这个项目可以任意模拟出人类面部的3D模型。例如你自己轻松获得由系统自动做出属于你面部的3D模型,如果再从网上下载一张邓丽君的照片,系统还可以迅速匹配出一个属于你的邓丽君面部图像,相当于给你一秒换脸,而且男女性别不限。

生物识别镜1

生物识别镜2

生物识别镜3

生物识别镜4

你见过现实版的“魔镜”吗?在生物识别镜展台,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演示了一把。此项研究收集了1万张被2000个人评价过的脸,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分析人的面部,并识别外貌与个性特点,包括性别、吸引力和责任感与差异个性。据项目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此举意在映射人工智能的局限性,试想如果人工智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当守信的你在招聘时被评价为可信赖值低,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编审:姚冬琴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