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工业互联网驱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浪潮培育产业变革新动能

文章导读: 如何激发经济增长新优势、挖掘旧有经济体新动能?如何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从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推进?

第二场

高端对话之“工业互联网与经济硬实力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记者 胡巍 摄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刘照普) 目前,世界范围内经济复苏缓慢,发达经济体有效需求不足,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缩减,全球经济面临着重塑和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困境。如何激发经济增长新优势、挖掘旧有经济体新动能?如何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从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推进?

12月3日,由人民日报社、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指导,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政商学界嘉宾就“工业互联网与经济硬实力”话题,多共话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最新进展,分析其演进路径,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正从工业互联网中汲取新动能新优势

webwxgetmsgimg (20)

工信部副部长 陈肇雄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论坛演讲中表示,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作为着力点,加大战略布局力度,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美国的先进制造战略、德国的工业4.0、英国的高价值制造、法国的新工业法国、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韩国的IT融合发展战略等,都致力于把握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面对这种国际化潮流和中国经济提档升级、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必须从国家战略和个体企业层面同时发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落地,运用互联网战略对中国传统制造工业进行改造,提升传统旧动能,培育经济新优势,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余晓辉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记者 胡巍 摄

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 余晓辉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记者 胡巍 摄

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辉认为,工业互联网基于工业系统的全面互联,从而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这构成了本次新产业革命最本质的内容。国内所讲工业互联网,指的是以制造业为主,实际上工业互联网不仅包括制造业,还包括能源、交通、医疗、公共设施等,实际上是在生产领域的一种互联网,与过去互联网偏重消费和娱乐不同,目前正在发展的工业互联网更侧重生产领域。

李平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平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平指出,工业互联网是机器世界的神经网络,是整个人类未来发展中人工智能所承载的一个平台,它的深入推进与扩展,将会进一步改变我们的整个世界与生活方式。李平认为,工业互联网真正改变的是硬件,这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用互联网技术造就的适应工业生产和人工智能的硬件架构和硬件平台,谁能打造出来谁就能制胜,谁就可能改变全球的工业格局,谁就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西门子或者新的GE公司。”他说。

朱毅明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记者 胡巍 摄

北京和利时集团公司技术总监 朱毅明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记者 胡巍 摄

北京和利时集团公司技术总监朱毅明称,目前整个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猛。工业互联网实际上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实际上是把互联网嵌入到这些工业设备中,有嵌入式的控制器和操作系统,就是要把网络的智能化功能嵌入到设备和大型装备里。

王东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记者 胡巍 摄

找钢网创始人兼CEO 王东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记者 胡巍 摄

找钢网创立于2012年,正是看准了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历史机会以及钢材营销过程中存在的巨大信息不对情形,通过互联网进行营销变革,成功创办找钢网,极大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效率。找钢网创始人兼CEO王东称,目前找钢网每天营业额达两亿元以上,开创和变革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领域,引发钢铁行业销售模式变革。

促进工业硬实力的提升和产业升级的路径

余晓辉表示,工业互联网联盟提出一个体系架构,其中网络是基础、数据是核心、安全是前提,通过实现工业系统的这种跨设备、跨厂区、跨企业和跨产业链的全面互联,全面和深度的互联是工业互联网的一个基本实现要素。在这个基础上,让数据被感知、被采集、被流通,通过交换和集成应用起来,就构成了对生产领域的各种智能角色的辅助。它存在三个闭环,第一个闭环是控制层,用数据实现对生产控制系统的反馈和优化,改善产品质量;第二个闭环是企业经营层面,实现企业的智能决策,这涉及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比如建模、仿真、优化、研发、设计等等;第三个闭环是跨产业链,将用户需求直接对应到生产系统,比如现在所提的C2M,从用户一直到制造的部分。

工业互联网如何促进工业硬实力提升和产业升级,具体实现路径是怎样的?余晓辉认为有四大模式,即工业应用于制造领域有四种方式,分别是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孵化式延伸。其具体路径有三种,一种是从生产端切入,即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开展预测性维护,实现供应链的零库存和柔性生产等,类似中兴、海尔公司模式;二是从产品端切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智能远程运维,实现产品孵化,类似企业有三一重工,航天云网等;第三种是为第三方企业提供供需对接的平台。

李平认为,无论对企业还是研发机构来说,工业互联网都要高度关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硬件平台,它是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个核心技术线;要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硬件平台,从底层和基础做起,要让工业控制的每个节点。在这个基础上再建立起控制模式、协议标准、安全机制和操作系统软件应用,推动整个工业体系的变化。

以高性能计算和设备输出为主要业务的中科曙光集团,这几年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做了探索和转型,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很多城市云计算中心,把它们做成一个平台。中科曙光集团总裁关宏明表示,他们提供的这种公共服务平台,一是可以给地方政府解决其产业升级转型甚至提升其本身经济硬实力的问题。二是给很多致力于工业互联网服务的企业提供非常多的合作机会,平台需要很多服务能力,又可以对外进行辐射。“要将工业互联网做好,应打造一个协同共享的生态环境。同时要抓到一个新兴增长点,有明确的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他说。

贝宇红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记者 胡巍 摄

航天云网副总经理 贝宇红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记者 胡巍 摄

隶属于航天科工集团的航天云网,于去年6月15日成立。航天云网副总经理贝宇红称,正是结合中国制造2025,集团才成立了航天云网。目前,有34万家企业已落户航天云网,希望将这些资源也放到社会上,让买不起类似航天军工高端设备的企业也能用得上这些资源。另外还想通过自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制造系统,可以与国外合作,打破它们的壁垒,让其产品处于合理价格,通过云网平台把大家聚合在一起,经过一年建设期的努力,让国内企业生产出更好、价值量更高、价格更合理,更满足国内需要的产品。

王东说,找钢网通过互联网切入传统工业领域,节省缩短流程,过去钢铁采购者想购买和运输钢材就要经过来回找货、比价、溢价、询价、索货等复杂过程,非常低效。现在找钢网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比如找货、买货、出库、物流、金融服务、加工服务、仓储服务等,都能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大提高行业整体效率。

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怎样才能少走弯路?

李平表示,工业互联网的长远的发展,会赋予机器世界的社会属性,会把人类的文明和智慧不仅延伸到工业领域,还可以延伸到宇宙探索甚至人类未知领域的发展。他认为,在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要高度关注自主可控和技术超越问题。如果在这一轮经济变革中不注意这些问题,就会像第一次信息革命过程中,出现芯片、操作系统和很多核心技术被动受至于人局面,导致西方社会要抛弃民用互联网时,中国人才想起去国外大肆收购,每年消耗中国上千亿美元。

“现在美国和欧洲投入巨量资金,像GE,把它最挣钱的业务卖了之后研究工业互联网,先从中间层、上层到底层,最后目的是一统到底,一种语言、一种协议、一种连接方式,实现机器世界的神经网络互联互通。当然这是一个庞大工程,需要成千上万企业参与,也需要社会和政府制度配合,还需要社会金融资本参与。”李平说。

如何让工业互联网发展少走弯路?“中国工业出路就是,把工业互联网技术用彻底,摒弃过去传统的工业控制架构平台体系,用基于云控制的服务器方式、互联网方式控制的东西来减少成本,降低能耗,提高效率,这样就能反败为胜。”李平表示。

北京和利时集团公司技术总监朱毅明认为,现在工业互联网的安全还是一个未解难题。另外工业互联网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识体系,工业互联网中这一点是要考虑的,包括它的标识,它后面类似域名服务的体系一定要尽快建立起来,否则工业互联网还是在IT端,连不到OT上。

“从目前来看,现在做这些工作也是尽可能把IT和OT连接在一起,就像粘合剂,把大家联结在一起,最后把工业互联网神经的末端延伸到工业装备里,真正为企业服务,来提升它的竞争力。”朱毅明说。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