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首届中国扶贫论坛定西考察活动侧记

9月28日,在首届中国扶贫论坛结束的第二天,参加论坛的嘉宾观摩团一行不辞辛劳,分乘几辆大巴车前往定西市城郊的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中国定西扶贫发展纪念馆和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有限公司参观,交流扶贫成果和经验。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贾国强 银昕 |甘肃定西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0期)

金秋九月,晴空万里。在秋高气爽的陇西大地上,定西在丰收的季节里迎来了一行重要的贵宾。

9月28日,在首届中国扶贫论坛结束的第二天,参加论坛的嘉宾观摩团一行不辞辛劳,分乘几辆大巴车前往定西市城郊的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中国定西扶贫发展纪念馆和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有限公司参观,交流扶贫成果和经验。

由小作坊起家的龙头企业

观摩团的第一站是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民祥牧草成立于2007年,位于宁远镇红土村,占地158亩,注册资金3000万元,总资产达到6000多万元,是一家集牧草种子生产供应、优质牧草种植、草品加工和研发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甘肃乃至全国重要的牧草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理事级单位”和“首届全国草业优秀企业”,2012年被定西市人民政府评定为“市级重点畜牧龙头企业”,连续3年被定西市工商局评定为五星级私营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质量服务信誉保障5A级单位。2015年被认定为甘肃省草牧业龙头企业。

p112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民祥牧草从2007年起就开始加工苜蓿,但当时只是几间小作坊,加工一些苜蓿草粉、草颗粒、草块、草捆等。2013年,民祥牧草在安定区宁远镇征地150亩新建了加工场地,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引进4条国外先进的裹包青贮生产线,进行苜蓿、玉米、甜高粱等作物的裹包青贮。该公司今年可生产裹包青贮饲料15万吨,产值可达1.3亿元,跻身于产值过亿元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该公司产品除了在当地及周边地区畅销外,先后与“希望集团”“东方希望”“庄园”“伊利”等国内大型牧业集团确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福建、重庆、陕西、江苏、西藏、青海等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

记者了解到,民祥牧草是一个标准的植根农村、依托农业、服务农民的“三农”企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扶贫产业化龙头企业。民祥牧草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公司+农户”,发展订单农业;一种是“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合作组织;再一种是“公司+基地+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这三种模式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提高土地收益率,增加农民收入。

p113 在民祥牧草公司,考察团观看玉米秸秆加工过程。

在民祥牧草公司,考察团观看玉米秸秆加工过程。《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在民祥牧草的带动下,近两年定西全市苜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许多近年来撂荒的土地陆续被流转种植苜蓿、红豆草等多年生优质牧草,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饲草料保障。更为主要的是发展了生态农业,加强了生态建设,绿化了山川,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绿色企业,使“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由理念变成了现实。

听到民祥牧草负责人的介绍,考察嘉宾纷纷点头。“只有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产业扶贫,才真正能成为脱贫工作的希望。”一位嘉宾的话颇有代表性。

回顾历史,总结成就

结束了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的参观后,观摩团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安定区工业开发区的中国定西扶贫开发纪念馆。出席首届中国扶贫论坛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于9月27日到此调研,他详细了解了定西近30年来扶贫攻坚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听取了关于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的介绍。

p114(1)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据解说员介绍,纪念馆于2013年开始启动建设,与“薯都博物馆”“陇药文化馆”合并建设,建筑面积2258平方米,目前布展面积965平方米。该纪念馆主要通过翔实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展示和见证了新中国扶贫开发的光辉历程和丰硕成果,是集宣传交流、铭记历史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性纪念馆。

p114(2) 考察团认真观看扶贫影像资料。

 考察团认真观看扶贫影像资料。《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纪念馆主要表现了定西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和“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

纪念馆展厅内容主要包括“百年忧患、艰辛探索、辉煌成就、新的征程”四大部分,共78块展板、380张图片。

“百年忧患”部分主要展示近代以来中国特别是定西的贫困程度。

“艰辛探索”部分以时间为序,从救济式扶贫(1950—1982年)、开发式扶贫(1983—1993年)、攻坚式扶贫(1994—2000年)、综合式扶贫(2001—2010年)、精准式扶贫(2011—2020年)等5个阶段集中展现定西市致力于扶贫开发的艰辛探索,以及定西扶贫开发为拓展中国扶贫道路作出的贡献。

“辉煌成就”部分主要通过球幕影院播放专题片,从历史成就、辉煌业绩、宝贵经验、定西新貌等4个方面展示扶贫开发以来的沧桑巨变。其中,历史成就包括三个时间段,分别为从1949年至1977年建国立政时代——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1978年至2000年改革开放时代——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01年至2020年迈向小康时代——着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辉煌业绩通过图表数据等反映定西、全省乃至全国各个历史时期通过扶贫开发取得的辉煌成就。

“新的征程”部分从定西、甘肃和全国三个层面反映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示国家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全市的目标任务。

作为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从1983年开始,党和国家将定西确定为全国最早实施区域规模扶贫的重点地区,开展了以“三西”农业建设为重点的扶贫开发,首开了全国扶贫开发先河。

在一幅幅生动的照片和影像资料下,考察团嘉宾频频拍照留念,表示再过几年会重访定西,到那时希望能看到更显著的扶贫和脱贫成果。

从贫困地区走向国际市场的“马铃薯企业”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有限公司。当考察团一行在公司大门集结时,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变性淀粉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以优质国产和进口马铃薯淀粉、蜡质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及豆类淀粉为原料生产变性淀粉,产品广泛用于食品、纺织、环保涂料、石油、造纸、粘合剂等工业领域。该公司生产的圣邦布兰卡生物质墙面漆已在2012年获得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13年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3、2014年被科技部、环保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另外,该公司生产的另一款复合变性淀粉墙纸胶也已成为重点推广产品。该负责人称,生物质墙面漆属于第四代环保漆,是从源头上解决墙面漆的环保健康问题的一大选择。据悉,圣邦布兰卡生物质墙面漆目前已得到北京、上海、江苏、云南等地消费者的青睐,还收到了从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抛来的橄榄枝,为拓展北美市场和欧盟市场,该产品正在进行“UL”(美国保险商试验所,为公共安全做试验的专业机构)认证。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到“用一方水土可以养活多方人”,圣大方舟让定西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p115(1)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p115(2) 考察团在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有限公司了解变性淀粉的有关工业制成品情况。

考察团在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有限公司了解变性淀粉的有关工业制成品情况。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在圣邦布兰卡生物质墙面漆的展室中,记者了解到,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家居是指满足生理、心理、社会等三方面健康的整体家居环境,其中生理健康指的是在家居环境中,应该没有污染,不存在甲醛、苯系物等有害物质,对人的生理不产生危害。圣邦布兰卡以“拓展生物基材料应用,服务大健康产业”为使命,利用淀粉、纤维素、植物蛋白及油脂等生物及材料,构建了内墙漆系列、外墙漆系列、木器漆系列和地板表面涂层、吊顶表面涂层及金属漆系列等生物质水性涂装系统,这是从源头上解决墙面漆环保健康问题的巨大技术革新。

作为一家以核心技术为竞争力的企业,圣大方舟已建成拥有3400平方米研发大楼及中试车间的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配备布拉班德粘度仪、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气相色谱、原子吸收、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变性淀粉检测设备。圣大方舟在技术上与中科院、兰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长期开展合作,公司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硕士等各类技术人员组成的研究梯队。

有嘉宾在听完介绍时感慨道,室内墙面漆的环境污染和人体伤害问题是全球性难题,在定西这样的贫困地区,如果真的走出一个能为全球性难题提供解决方案的生物技术企业,对定西,对甘肃,乃至对全国所有贫困地区来说都是一个奇迹和壮举。

————————————————————————————————————————

2016年第4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4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上一页 1 1下一页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