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精准发力积极作为 以创新实干推进脱贫攻坚

文章导读: 2016年9月12日,沂南县召开稳增长暨脱贫攻坚专题工作会议,作为山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临沂市“一点两区”脱贫攻坚主战场,沂南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干部作风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2016年9月12日,沂南县召开稳增长暨脱贫攻坚专题工作会议,作为山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临沂市“一点两区”脱贫攻坚主战场,沂南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干部作风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扬沂蒙精神和沂蒙红嫂精神,务实创新,积极作为,在“产业带动、金融支撑、精准施策、整村提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打响了脱贫攻坚新时期“孟良崮战役”,确保提前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据悉,山东临沂市沂南县是“沂蒙红嫂”的家乡,是当年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孟良崮战役主战场。总面积1706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573个行政村,91万人。现有省定重点贫困村50个,贫困户3万户、5.1万人。针对现状,沂南县全面布局攻坚措施,全力打响新时期“扶贫攻坚“的新战役。

一、全力“挖穷根”,以金融创新破解资金难题、推进产业发展。

沂南县通过“三问三清”,结合产业优势,确定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转移就业、光伏扶贫四个产业扶贫主攻方向,并针对贫困户主要缺少发展资金的实际,着重抓了金融创新工作。

沂南县按照“政府作为、责任共担、风险可控”的原则,创新实施了小额扶贫信贷办法,以贫困户诚信情况为主进行评级授信,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省市扶持1490万元风险补偿金,引入省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等三家提供担保,贷款额度放大15倍,推出了两种信贷方式:一种是“富民农户贷”,直接针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愿望的贫困户,额度5万元以下,无抵押、无担保,全额贴息,目前已发放1451户、4017万元,新上大棚蔬菜、林果、畜禽养殖等项目1530个;另一种是“富民生产贷”,针对有意愿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般额度在500万元以下,无担保、基准利率,给予3%的年贴息,目前已发放34家企业、1.15亿元,企业通过采取列入种养基地、去料加工、企业务工、帮助发展“农家乐”等方式,牵头带动2637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去年8月20日,全省扶贫小额信贷现场推进会在沂南县召开。

为增强扶贫带动效应,沂南县按照“普惠”原则,将扶贫信贷的优惠政策向一般农户延伸,今年推出了 “富民发展贷”。以被列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为契机,建立起了经营权登记、评估、处置等六大系统,农户以承包土地经营权作抵押,政府以担保公司和风险补偿金帮助增信,由县农行、农商行、邮储银行实施,最高贷款额度10万元,期限两年,基准利率上浮30%,县财政贴息2%,贷款户年利息实际承担3.65%,已发放贷款5200万元,预计年内可突破2亿元。今年2月份,临沂市人民银行又向沂南县农商行注资2亿元再贷款,加大扶贫信贷投放,年利率2.75%。

二、着眼整体提升,以“六个一”工程系统推进脱贫工作、提高脱贫成效。

坚持精准到户与整村提升相结合,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和政策性贷款的同时,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优势互补、凝聚合力”的思路,统筹整合25个部门的涉农项目资金,在全县125个重点贫困村(50个省定重点贫困村, 75个巩固帮扶村)集中推进“六个一”工程,实现更加全面、更高质量的脱贫。

(一)发展一个特色扶贫产业。坚持一村一品,以扶贫项目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群众使用“富民农户贷”、“富民发展贷”发展林果、蔬菜、杂粮等特色产业,形成了 “项目资金+小额信贷+农户”、“项目资金+社会资本+小额信贷”等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今年以来已启动了8个贫困村旅游开发项目,打造了70个林果、蔬菜、养殖专业村,直接带动贫困户3100户。

(二)建设一处扶贫就业点。以上级扶贫资金为主要投入,在每个重点贫困村建设一处加工车间,资产收益归村集体所有,以有偿使用的方式租赁给企业使用。县乡通过落实就业培训补贴、扶贫信贷等政策,引导玩具、服装、制鞋、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设点,将部分工序下放到乡村,促进贫困人口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目前,全县已布设扶贫就业点107处,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5200余人,其中贫困户1100人,人均月收入1000元左右。

(三)建立一个光伏扶贫电站。注册资金5000万元成立富农光伏扶贫公司作为实施主体,规划为每个贫困村安装200千瓦左右的光伏设备,有条件的直接利用村集体的闲置场所就地安装,无条件的由乡镇统筹利用荒山荒滩集中建设光伏电站。各村年均光伏收益不低于15万元,其中40%作为村集体收入,60%用于补助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目前,国家农发行1亿元光伏扶贫贷款已经到位,覆盖50个省定贫困村的一期项目基本安装完成,9月份将全部并网,可兜底解决3167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年内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解决“插花”村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兜底保障问题。

(四)推出一个公共服务项目包。主要包括普惠制幼儿园、卫生室、户户通硬化路、饮水安全、文体广场、改厕等六项内容。编制了《沂南县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方案》,涉及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文化阵地等46个项目,争取国家农发行政策性贷款8亿元,已到位1.5亿元,项目完成后可使136个村16万人,其中26个贫困村、1.9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为降低建设成本、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将投资50万元以下项目的实施权限下放到村,50万元—100万元的下放到乡镇,确保最多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

(五)推行一个家庭孝心养老基金。为弘扬孝善文化,促进农村社会治理,保障老年人生活,坚持“政府主导、子女主体、社会参与”,县财政出资500万元在慈善总会设立家庭孝心养老基金,乡镇设分基金,村(社区)设理事会,对70岁以上老人全部建立档案,有劳动能力的子女为会员,按月交纳100-200元的养老金,并积极动员企业、工商业户等社会组织和个人捐款,县乡村三级根据各自资金募集情况配比一定补贴后,由村理事会每月发放给老人。目前,全县596个行政村已有529个建立孝心养老基金,共收到子女孝心款2680万元,募集社会捐款850万元,受益老年人口2.6万人。

(六)成立一个扶贫理事会。扶贫理事会由村民选举产生,重点监督扶贫项目的实施,监督评价贫困户的进入和退出,监督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使用。对贫困村,我县制定了《财政支农资金投资资产管理运营暂行办法》,规定财政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水电路、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经营性资产,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可以集体经营,也可以入股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合作经营,确保村集体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其中60%用于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40%用于村级公益事业。

“六个一”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实现了“一户多策”促脱贫,为每个贫困户都制定了多条增收脱贫措施,确保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高质量脱贫、无劳动能力的兜底脱贫;另一方面实现了村集体多条路子增收,在精准到户的同时,促进了农村整体提升。

三、整合社会资源,以政府的积极作为推动大众参与、社会帮扶。

一是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开展“百家电商帮村”行动,推动每家电商企业帮扶1-3个贫困村,重点帮销售、帮就业、帮创业。出台激励政策,政府对日上行200单农产品以上的电商企业给予每单1元奖励(最高15万元),已有16家电商企业在21个贫困村设立了网货生产加工基地;实施“电商培训下乡”计划,采取“政府出资、分类组织”的方式,已免费培训贫困户学员360人,指导75户贫困户开设了网店;构建电商扶贫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建立了产品质量“政府背书”信誉担保机制,已在168个行政村设立了农村电商服务站。

二是搭建爱心众筹公益平台。由群团组织主导建设和管理,志愿者组织参与运作,通过驻村第一书记、结亲连心干部等及时掌握贫困户需求,有效整合民政、工会、团委、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资源和力量,充分调动志愿者组织和全社会的参与积极性,通过信息化管理、爱心超市“充值卡”和“爱心银行”等制度,完善流程,规范运作,汇集社会各方爱心力量,帮扶以贫困户为主体的困难群体。自7月份运行以来,已有1.1万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捐赠,先后募集新旧物品8.7万件、资金320万元。

三是开展“百企精准扶贫联盟”行动。筛选了178家企业,对125个贫困村实行“一对一”、“二对一”帮扶。对参与扶贫的企业,按照“政府组织引导、政策服务到位、企业名利双收、群众稳定获益”的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企业每签约带动1户贫困户脱贫可获得5万元“富民生产贷”、每培训实现1名贫困户转移就业补贴300元,县乡村共同帮助解决企业用工、用地、用电、用水等问题,对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表彰和相应的政治待遇,让企业不仅有付出、有带动,也能有形象、有发展,保持企业长久扶贫动力。

四是开展“千家志愿家庭帮户”活动。确定了1023名贫困学生作为助学对象,广泛招募志愿家庭,建立贫困户档案、志愿家庭档案、结对档案三本台账,志愿家庭为结对学生提供400元助学金和100元的心愿礼物。目前已结对完成539户。

四、健全工作机制,以制度创新推动脱贫攻坚、形成整体合力。

一是建立干部帮扶机制。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帮扶乡镇,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和人大、政协正职带头包扶最困难的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都具体指导一个贫困村,乡镇干部全员分工包村包户,县直机关干部结合“结亲连心”活动每人包扶3-5户贫困户。对50个省定贫困村和42个巩固提升村,全部派驻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组,在派驻人选上坚持选拔最优秀的干部,这些同志做出成绩不提拔,单位其他人不能提拔,保证选派人员质量。

二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先后举办6期专题培训班,对县乡扶贫专职人员、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组、所有贫困村基层干部进行轮训,确保各级干部政策理解把握到位;另一方面,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整合部门和社会培训资源,设立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基地16处、田间课堂50余处,已培训贫困户8600人次,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三是建立督查问责机制。县里对乡镇党委书记联系点、第一书记任职村、行业扶贫示范点,每月组织一次现场观摩。实行“双责”追究制,不能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既追究乡镇责任,也追究派驻第一书记和派出单位的责任,半年完不成约谈主要负责人,年度完不成进行组织调整。

作为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红嫂精神的诞生地,沂南人民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始终具有一股勇往直前的犟劲和拼劲,没有“尽力而为”,只有“全力以赴”,确保年内全县60%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2018年全部兜底完成,坚决打赢这场“沂蒙老区红嫂家乡脱贫攻坚战”。(王其团  沂南县委宣传部 麻杰)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