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河南石井:一个山区小镇的惊艳“蝶变”

文章导读: 8月18日,地处河南省新安县石井镇黄河岸边的华洋生态科技园热闹非凡。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郭振华 ● 郭建立 仝斐) 8月18日,地处河南省新安县石井镇黄河岸边的华洋生态科技园热闹非凡。当日,以“黄河度假之旅”为主题的“华洋黄河文化旅游节发布会暨1168俱乐部揭牌仪式”在这里举行。虽然距洛阳市区有80多公里的路程,但壮美的黄河风光、幽静的农村环境还是吸引了大批游客的目光。

这是继8月3日“我要去新安”——2016百万市民游新安之“暑”你会玩系列活动启动后,在该镇举办的又一场旅游推介活动。据了解,“‘暑’你会玩”涵盖的五大主题线路、十二项活动中,与石井镇有直接关系的有“四线路、五项活动”。

“十二五”时期,该镇的旅游接待人次实现翻两番,从50万人次增长到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亿元增长到3.5亿元。

一个人口仅3万余人的偏僻山区小镇,何以能撑起新安旅游的“半壁江山”。该镇党委书记王冰说,生态资源是石井的宝贵财富,绿水青山就是石井的 “金山银山”,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是石井发展的必由之路。

往昔 

穷山恶水无出路

石井,单从字面上理解,让人不由自主想到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老井》。满山石头,干井苦水,成为偏远贫困的象征。1996年之前,石井还是全县的贫困乡。

“青山绿山实在好,只见大哥不见嫂”,这是曾经流传在石井镇龙潭沟村的顺口溜,虽说是戏言,但却是当时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全村400多口,平均不到半亩山坡田,男女老少除了种庄稼,就到山里砍棚杆、编荆芭、烧木炭,累死累活却也赚不了几个钱,是有名的贫困村、“光棍村”。

与龙潭沟一岭之隔的寺坡山村的景况则更惨,村子交通不便,吃水困难,自然条件恶劣。村民们纷纷下山、外迁或到镇区居住,一度由鼎盛时期的800多人,锐减到最少时的400多人。村支书王宏文说,那时卖猪都要几个人抬下山,天然蜂蜜、山野菜运不下山,村子几乎与世隔绝,不少村民到附近的小煤矿挖煤,家人过着提心掉胆的日子。

在那个“一病穷三代”的年代,病魔使人闻之生畏。该镇76岁的元古洞村村民陈耀荣清楚的记得,不满四岁的妹妹患麻疹,由于贫困无法及时就医,生生地在母亲怀里就夭折了。妹妹的离去,让父母肝肠寸断,也成为陈耀荣一生抹不去的伤痛。

今朝 

青山绿水风光好

小浪底工程蓄水,石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52平方公里的宽阔水面让石井变成了水乡。

地处深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招商引资中不少大企业的老板盯上了这里的资源,并许诺优厚的回报,但该镇立足旅游特色镇的定位不动摇,提出,与旅游无关的企业一概不予引进。就这样,众多看似诱人的项目被无情地拒之门外。

5.荆紫山看黄河

荆紫山看黄河

近年来,石井镇抢抓历史机遇,立足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围绕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特色强镇目标,做足做大旅游文章,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镇域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主景区的所在地,成功打造了国家5A级景区龙潭大峡谷、4A级景区黛眉山、道教圣地荆紫山,加之黄河第一湖万山湖、黄河小三峡八里胡同等著名景点,让石井成为豫西地区旅游资源和业态最为集中和丰富的乡镇。

为了吃上旅游饭,龙潭沟村村民齐好国,居家由山上搬到了山下,又由山下搬到景区的商业街,而后,又选择优越的位置盖起了楼房。如今,他家每年的收入在20万元以上,老齐“三迁”的故事也上了省市和中央媒体。齐好国说,没有龙潭峡,就没有他的幸福生活。目前龙潭沟村的农家宾馆多达45家,旅游旺季还要请附近村民帮忙,年收入平均在10万元,最高的甚至超过30万元,昔日全县有名的“光棍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轿车村”。

明天 

全域旅游扑面来

为了打造全域旅游,该镇以镇域内的三大景区建设为龙头,持续提升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龙潭大峡谷景区大门

龙潭大峡谷景区大门

3.龙潭大峡谷(叹为观止)

龙潭大峡谷(叹为观止)

——做精做强龙潭峡景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标准建设,围绕精细、精美、精秀、精致的特点把龙潭大峡谷景区打造成中原旅游精品。今年3月,龙潭峡熊猫馆建成并顺利引进两只国宝大熊猫入驻,更为景区增添了一张高含金名片。

4.黛眉山(云顶草原)

黛眉山(云顶草原)

——做大做美黛眉山景区。围绕“大山大水大景观”做大文章,开发了天路奇观、高山花园、天使之吻、汤黛之恋等12个精品景点和5条精品旅游线路,投资6500万元高标准建成了大型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引进总投资1.2亿元的奥地利索道项目10月底前开工建设。

——做优做活荆紫山景区。针对景区特点,依托当地持续传承的庙会文化,不断加大对外的宣传推介力度,成功策划举办了新安县首届民俗运动会、两届重阳登高节和桃花节,策划举办了“三月三”传统道教文化节。

做大做强重点景区的同时,该镇休闲度假游、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等也在稳步推进。

洛阳华洋乡村俱乐部是该镇积极探索发展以休闲体验度假为核心旅游产业的典型代表,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黄河风情开发等于一体。该镇拥有全县仅有的两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寺坡山村和东山底村。经过两年的打造,东山底村已成为摄影爱好者和院校学生写生的乐园,昔日少有人问津的石磨面、小杂粮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香饽饽;而寺坡山村前不久与一家公司签订开发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将投资不低于3亿元对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记住乡愁”有了真正载体。

目前,青河川沿岸、前龙路沿线千亩旅游观光带已建成投用,投资1.2亿元的龙潭峡风情小镇、投资5000万元的豫西民俗体验地——石井老街正在建设。全镇标准化农家宾馆160家,接待床位5500个,年可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

该镇还坚持“三篇文章”一起做,建成观光采摘园8个,以农业产业带动休闲、采摘、观光旅游,开发了介庄大黄杏、南腰老土布、峪里柿子等特色农产品,以旅促农,以农兴旅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

1.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

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

绿色发展赢得了一张张耀眼的名片,该镇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村镇”、“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国家卫生乡镇”、 “河南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镇”、“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全域景区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该镇镇长高亚涛说,绿色是石井的底色,旅游业是石井的命脉,也是山区群众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新安实施黄河黛眉山旅游休闲度假区这个战略机遇,依托石井“山青水美”的天然资源禀赋,持续巩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镇成果,着力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新鲜的宜居、宜业、宜游石井,让曾经饱受穷困的山区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