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金融 > 正文

2016金交会签约额超3千亿 聚焦“丝路金融”

文章导读: 6月24日至26日,以“金融稳健 服务创新”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下称金交会)在广州举行,参展机构共308家,三日总参观人次12.8万,三天产融对接项目45项,意向性签约金额达3338亿元。

全景2--主论坛

论坛现场

领导巡馆

领导亲临金交会展馆参观调研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邹锡兰 ● 实习生 叶宇彤) 6月24日至26日,以“金融稳健 服务创新”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下称金交会)在广州举行,参展机构共308家,三日总参观人次12.8万,三天产融对接项目45项,意向性签约金额达3338亿元。

展会首日,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亲临金交会展馆参观调研时指出,要充分发挥好金交会的重要作用,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对外开放、服务社会民生为导向,搭建产融对接平台,积极拓展国际金融合作,不断深化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大力发展金融新业态,引进更多的高端金融人才,积极普及金融知识,培育健康理财理念,为广东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建设金融强省作出新贡献。

“粤理财粤多金”百姓理财日推介会现场

“粤理财粤多金”百姓理财日推介会现场

2016“我说理财”征文演讲大赛总决赛现场

2016“我说理财”征文演讲大赛总决赛现场

聚焦丝路金融,实现“一带一路”愿景

眼下,“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催生金融发展新机遇。本届金交会设立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金融展区、国际金融展区、港澳台金融展区等,并迎来一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参与,其中,英国、美国、厄瓜多尔、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金融机构参展参会。

在“丝路金融合作与投资”为主题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金融合作论坛上,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欧阳卫民表示,近年来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交往更加密切,广东银行业对“一带一路”项目贷款余额超过300亿元;总规模为500亿元的广东丝路基金落户广州,将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提供“股权+债券”、“融资+跨境金融服务”的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广州保险业开创了“海外投资保险政府平台统保模式”,带动企业项目融资超过3亿美元。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广交会”、“金交会”、南沙自贸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平台,继续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跨境金融、航运航空金融、绿色金融、金融资产交易、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领域的合作,将广州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投融资中心,结算中心,交易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和高端金融人才培训中心。”欧阳卫民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指出,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方面,“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对广东发展金融业和金融市场有巨大空间。他也强调,目前广东的持牌金融机构种类已经较为丰富,但基础性金融服务机构仍较为薄弱,特别是能提供跨境金融服务的机构还比较欠缺。

产融对接,促交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十大全球服务”、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龙行四海”APP、平安银行橙e券1元秒杀及低价抢购活动、广发银行和浙商银行智能客服机器人等等,在展会现场十分吸引大众眼球。本届金融机构竞相打造金交会系列创新专属产品及服务项目,推出现场优惠措施236项,举办专题活动56场。

此外,本届金交会充分发挥交易特色,不仅为企业发展壮大、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也为金融资本保值增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了有效渠道。

产融对接签约仪式

产融对接签约仪式

金交会的重点品牌活动——产融对接,共收集签约项目45项,意向性签约金额达3338亿元,包括了越秀区人民政府与粤科金融集团签署的广东首只新媒体产业基金项目等。项目类型涉及制造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产品内容包括银行授信、跨境贷款、股权融资、融资租赁、私募债等,合作方式有融资合作、战略合作、服务外包、新机构设立等,再次推动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交易,推动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的对接,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

金交会着力打造多形式的金融交易高端平台,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平台,为企业融资和金融机构拓展服务开辟一个更加便捷的通道,实现了金融资本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助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热议“脱欧”,人民币可望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

主论坛现场照片

主论坛现场

本届金交会的主论坛——2016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吸引了众多国内经济界大咖出席,深入探讨“新形势下的金融改革与创新”,英国“脱欧”也成为论坛热点话题。

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指出,英国“脱欧”导致英国股市震荡,比1987年10月19日的股灾影响更大,英国“脱欧”反映在全球化进程当中一些逆方向发展的事件,金融全球化之下,以后我们要做的事情和要想的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金融防控风险上。

“所以,现在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最重要的问题是改革创新,创新的最终结果是使体制、机制不适应的地方发生变化。金融业既然是第三产业,那就要抓住金融服务创新的本质,”蔡鄂生说。

虽然许多人对“脱欧”的影响比较悲观,但是中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英国“脱欧”对中国是一种机遇,这时候英国正需要中国市场,将会跟中国更好地结合,反而对中国跟英国打造FTA更有利。”另外,魏建国认为,英国脱欧后将会和中国更好地合作,未来3-5年,人民币可望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表示,新形势下的金融改革和创新首先需要理思路,改革的逻辑是遵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路,首先要讨论实体经济要求金融怎么办,“我们的经济增长,现在是、未来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投资增长,所有创新第一步都是投资。”此外,李扬强调,金融改革过程中,‘三率’(利率、汇率和国债收益率)市场化至关重要。“我们希望利率能够在市场上无阻碍地传导,央行要用市场化的手段调控利率,中国需要建立完善的国债市场,形成长期收益率曲线,完善产品定价。”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