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2016亚洲能源合作论坛:探讨能源合作与金融支持

文章导读: 6月27日下午,2016亚洲能源合作论坛多个分论坛在重庆召开。在主题为“能源合作与金融支持”的分论坛上,来自金融领域的多名专家学者就能源与金融的关系以及相互促进发表了见解,并深度探讨了能源合作与金融支持的可行性和深远意义。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夏一仁 张晓峰)6月27日下午,2016亚洲能源合作论坛多个分论坛在重庆召开。在主题为“能源合作与金融支持”的分论坛上,来自金融领域的多名专家学者就能源与金融的关系以及相互促进发表了见解,并深度探讨了能源合作与金融支持的可行性和深远意义。

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徐坚主持论坛。

能源论坛现场   张晓峰摄

亚洲能源论坛现场  张晓峰摄

能源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币成为越来越多国家交易的货币之一。

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结合“一带一路”与人民币的国际化展开演讲。

曹远征表示,“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构成了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对能源依赖最多的地方,同时对金融、货币以及资本的需求就很旺盛,而快速发展的中国成为该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体,由此人民币被用作周边地区的贸易货币,成为国际化的一个需要。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存在一些障碍,如兑换问题、金融市场相对落后等,不过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人民币的使用条件在逐步完善,最终开始满足国际货币的使用条件,人民币进入SDR就开启了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曹远征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发展等条件的日益成熟,作为世界能源最大消耗和生产地区的亚洲,人民币对于亚洲能源合作在融资、金融等多个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研究员范必在发言中介绍了国际能源形势结构性的变化。当前,国际能源原有的安全问题减弱、基本解决了或者基本消失了,但是新的能源安全问题却不断的出现,对现在的能源治理和投资安全形成了挑战,现有的治理机制还有待完善,他认为对“一带一路”来说最主要的风险当前主要是投资的安全问题。同时他也分享了如何利用好现在的一些框架去提升应对投资安全方面的风险。全球的能源治理机制还没有大的起色。对中国来讲,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主要是满足供给、价格平稳,满足投资安全的需要。此外,他还结合能源宪章、G20会议、能源投资保护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总结道,“一带一路”的能源合作,很重要的是保证资金安全、投资安全。这种安全应当突破既有的能源治理机制,建立新的能源安全合作机制。

中国财经部亚太中心副主任周强武围绕““一带一路”有哪些资金可以使用?”“如何探讨建立为‘一带一路’服务的融资机制?”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对比世界以及亚洲范围内知名的银行及融资机构,他进一步肯定了亚投行在资本金规模、参与成员、现金流等方面具备的优势,他认为,国家的两大政策性银行在国内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周强武认为,通过和大型银行、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将进一步撬动沿线多个多边开发机构投入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是伟大的一个构想,是开放和包容的,而“一带一路”的融资机制也应该是多元的。

丝路基金的总经理助理李洪成以“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促进能源合作”为题进行演讲。

据悉,丝路基金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2014年12月29日注册成立。李洪成重点介绍了丝路基金的构成、运作方式,围绕发展的构想,从丝路基金发展的运作角度,谈了融资的保障、多元化的融资保障、金融机构的优势互补、投资环境的改善、支持绿色发展,以及怎样推动同各国之间宏观战略对接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李洪成认为,就能源合作来说,丝路基金本身的成立,就是多元化金融支持的一种尝试。他再次强调,亚洲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深入合作,才有助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为争取全球能源定价话语权做出自己的贡献。地方对于能源有着更为具体的需求,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在能源发展上有着怎样的视角呢?广东市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任志宏以“中国广东低碳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安排”为题,阐述了中国经济大省——广东对于能源的依赖路径和形式。

同时,立足广东,他提出包括在亚洲能源市场上探索建立互通有无的市场机制、建立区域性能源市场进而形成能源定价体系、“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能源金融合作的发展当中探索率先形成绿色金融发展的典范等建议,推动亚洲能源金融合作形成持续长久健康的发展机制。

中国外交部欧亚司副司长刘彬在发言中从国家政策的角度,阐述了当前亚洲地区能源合作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未来开辟新路的一些建议。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受到欧亚地区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响应,中国同欧亚地区国家能源合作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双方在能源贸易、能源资源运输网络建设、能源技术装备合作、新能源开发领域挖掘潜力方面,释放了合作的潜能,欧亚地区国家全范围、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能源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刘彬还从战略角度介绍了国家政府对中国与亚洲国家推动能源合作以及相关方面的一些思考和政策导向。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