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报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六大新态势

文章导读: 6月13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区域蓝皮书新闻发布会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王红茹) 6月13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区域蓝皮书新闻发布会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区域蓝皮书主编赵弘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指出,2015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动向,区域政策效应和规划引导作用不断显现,区域经济增长分化态势明显,三大战略对重点区域产生重要影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作用凸显,城市群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区域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

区域政策效应和规划引导作用不断显现。针对区域发展不同的特征和任务,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区域政策推动经济发展。2015年我国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着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这些政策正在逐步改变我国大的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大的区域发展战略指导下制定的系列区域规划已经在逐步实施,对于区域空间发展、资源开发、环境整治等重大战略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积极推动了相关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跨省区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及跨省区横向经济的联合与协作。

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呈现西快东慢、增长分化态势。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但由于经济总量的差距,并未与东部地区在经济总量上缩小差距。全国四大板块区域经济在加速分化,在同一区域经济板块内,不同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速也呈现较大差异性(西部板块,2015年,西藏、重庆经济增速为11%,内蒙古为7.7%;中部板块,2015年,湖北经济增速为9.1%,山西为3.1%;东北板块,2015年,吉林经济增速为6.5%,辽宁省为3%;东部板块,2015年,天津经济增速为9.3%,河北为6.8%)。东部地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2014年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率8.42%),逐步迈向经济发展的中高端水平;中西部部分省份受益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及长江经济带的建设,经济发展总量与速度保持“双高”模式(2014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8.78%,总量达138099.79亿元),不少省份开始面临转型问题;东北地区进入深度调整期,亟需通过国企改革,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 

    三大战略对我国重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15年,三大战略加快推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不断凸显。京津冀协同发展稳步推进,在交通建设、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产业对接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北京非首都功能存量疏解取得显著进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展,东中西部地区互动合作格局初步形成。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东部地区已初步形成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的新局面,西部边境地区经贸合作交流不断深化。

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中国城市群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正逐渐从“数量——规模增长”过渡到“质量——内涵增长”的新阶段,从“铺摊子、扩圈子”的粗放型城市化进入“调结构布局、深度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据相关统计,我国城市群总面积占全国的25%,却集中了全国62%的总人口、80%的经济总量、70%的固定资产投资、76%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和92%的移动电话用户、98%的外资和48%的粮食。据相关统计,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重点城市群的GDP达到6.6万亿元、10.6万亿元、7.8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0%、15%和12%,总共占37%。从基本格局上看,三大城市群在全国的领头羊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绝对优势,也代表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的主方向。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加快,中西部地区推进城镇化的空间巨大。成渝、中原、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加快发展,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区域创新能力东高西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总体分布格局比较稳定,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东部地区一直以绝对优势处于第一位,排名稳定而且领先优势逐渐扩大;中西部地区整体偏弱;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总体下降,亟需激活创新活力。我国建设的各类产业园区是区域创新的重要支撑。目前,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国的布局已经基本成型,除西藏之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4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营业总收入达到22.2万亿元,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0.4%。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呈现出明显优势和较强竞争力,工业增加值率和净利润率分别高于高新区总体水平的0.6%和0.9%,净利润率比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水平高0.8%。在科技创新方面,截至2013年底,全国114家国家高新区内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企业R&D经费支出的38.2%,当年专利授权量16.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1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的24.5%;国家高新区企业共拥有有效专利54.4万件,其中拥有发明专利为18.8万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试验地,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点。

区域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在区域经济方面,相关的改革举措不断出台并落地实施,保持着较好的改革势头。出台了全面创新改革总体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改革明确三个重点: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省市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以开放提升竞争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加大了自贸区建设力度,加快沿边开放步伐。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