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公司 > 正文

支陆逊:加工贸易创新发展要建立新型的服务体系

文章导读: 加工贸易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市场和重要经济力量。目前,这一行业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如何创新发展。

֧½ѷ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邹锡兰) 加工贸易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市场和重要经济力量。目前,这一行业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如何创新发展。

4月21日,2016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的加工贸易创新论坛上,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认为,加工贸易创新发展,要解决“存量、增量、结构”三大问题,并建立一个新型的加贸服务体系。

今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支陆逊认为,这一文件对于加工贸易行业而言,是新时期里的指导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创新加工贸易发展的问题也因此备受社会关注。

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支陆逊认为,三十多年里,我国凭借低要素成本的竞争,成功承接了国际的产业份额,成为世界的制造基地。在这过程中,加工贸易业功不可没。

根据WTO计算,我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目前,进口总量的四分之一是加工贸易的贡献,出口的三分之一是加工贸易贡献的。在1998年,加工贸易更是占了外贸的半壁江山。因此,加工贸易业是贸易大国的支撑。而1997以来,国际对华投资的51%是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尤其在制造业里有所体现。加工贸易业也是接国际产业的重要载体。

此外,加工贸易不仅仅是贸易政策,也是就业政策,更是产业政策。

目前,全国加工贸易企业超过十万家,带动就业四千万,大概占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另一方面,加工贸易通过产业技术的溢出,使得我国产业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加工贸易,是通过开始贴牌,在贴牌过程中通过参与分工,不断学习,借鉴人家的技术来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同时,加工贸易业也是密切内地与港澳台关系的重要纽带。

创新发展迫在眉睫

如今,为什么要提出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支陆逊认为,加工贸易符合中国的国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仍然需要。过去中国的加工贸易是凭借着低要素成本,同时承接了国际产业的快速转移。但是,目前支撑外贸和加工贸易的两大基础都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外需减少,其次是竞争优势价格优势的削弱。2008年之前,全球的外贸增长速度始终是全球GDP增速的将近两倍,2008年以后,全球外贸增速大概是GDP增速的60%。加工贸易出现了“一慢一快一升一降”的态势。“一慢”,是指在发达国家倡导产业回归、再工业化以及发展中国国家创造条件竞争的双向挤压下,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转移慢了、放缓了。“一快”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创造条件承接我国的转移,所以中国加工贸易产业的订单和产能目前转移的速度非常快。“一升一降”是指劳动力等资源成本的上升,环境承受能力的下降。 

在上述情况下,支陆逊认为,我国加工贸易业必须适应这种新常态,走创新发展道路,要以创新驱动,开放为动力,以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和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作为契机,立足于我国国情来发展。

解决“存量、增量、结构”三大问题

支陆逊认为,加工贸易创新发展首先要解决对加工贸易的政策预期的问题。加工贸易要向外发信号:中国还要不要加工贸易?中国加工贸易的政策走向是什么?

《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支陆逊认为,这是“向外释放了一个中国的开放信号,释放了一个中国要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的预期”。

在解决预期问题的基础上,支陆逊认为还需要营造一些好的、有利于加工贸易的舆论环境,增强信心。针对当前的加工贸易解决好三个问题:加工贸易留在中国的怎么办?新引进来的怎么办?中国走出去的、向中西部转移的怎么办?解决存量、增量、结构的这三个问题,基本就对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有一个很清晰的构架。

留下来的怎么办?支陆逊认为,包括东莞的很多企业,在做转型升级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过去,对传统加工制造业强调的都是转型升级、提高附加值,现在则是在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拓展了它的外延:一是让制造业由生产型转向服务型,二是要靠互联网、智能制造,不是单纯停留在制造环节。

引进来的怎么办?支陆逊谈到,中国现在仍然需要外资,所以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引资、引技、引智,综合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同时也要通过多双边的规则和自贸区的谈判,为加工贸易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此外,在转移的问题上,一个是转得快转得慢的问题,第二个是转得有点乱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支陆逊认为,一方面是沿海地区优先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另一方面是使中国的一些境外合作区发挥创造作用、有序引导产业转移。

建立新型的加贸服务体系

到底怎么创新?支陆逊认为,要建立一个和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的国内体系和服务体系。

第一,深化现有的加工贸易行政审批制度。支陆逊表示,2014年,广东已经试点取消加工贸易里的行政审批,今年将总结广东的经验,向全国进宝。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的管理,并不是说一放了之。

第二,创新加工贸易的监管方式。支陆逊提到,要改变原来的监管模式,逐渐过渡到以企业为监管的单元,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资信好的、信息透明的,包括推广实施内销的集中征税,推进选择性增收关税的一些试点等。

第三,发挥沿海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通过搭建好中国加工贸易博览会,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支陆逊表示,支持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型。

第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五是营造有益制造业发展的舆论环境,要鼓励创新、保护创新,尊重和发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做专做精。

“创新加工贸易发展是我们建设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稳定就业、提升国民福利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支陆逊表示。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