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公司 > 正文

行伙伴CEO陈锦禾:伙伴+,与众不同的会员增值服务体系

文章导读: 近年来,会员一词几乎成了每一个社会群体成员共同的标签,早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会员是一种身份的代表,少有的企业拥有完善的会员系统,而成为会员者更是少有人群。会员制度大多是商场大型消费场所构建的系统。但是今天,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互联网公司开始引入会员体系。

会员卡已“死”?

行伙伴CEO陈锦禾:“伙伴+,与众不同的会员增值服务体系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刘永刚) 近年来,会员一词几乎成了每一个社会群体成员共同的标签,早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会员是一种身份的代表,少有的企业拥有完善的会员系统,而成为会员者更是少有人群。会员制度大多是商场大型消费场所构建的系统。但是今天,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互联网公司开始引入会员体系。

会员系统的双刃剑

从线下的实体会员到线上CRM,这些是否是会员发展的高峰?或者说会员系统真的适合所有企业么?记者曾竟在北京某商圈的一个小型烟酒店进行消费。店家说扫、码注册后可以进行抽奖。完成一系列步骤后果然中了一个打火机。但是后来,这家店没有推出任何新活动,最后也就取消关注了。

这件事引发了外界的思考,是否每个企业都适合会员呢?8月26日,行伙伴CEO陈锦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首先需要知道企业为什么需要会员。古语讲“得民心者得天下”,得用户心者得市场。如何绑定用户的心,那就是会员,用户通过消费获得会员资格,并累积各种福利、等级,通过积分的折扣、兑换等方式促进会员的再次消费。其次,会员进入到企业需要长久的维护,这就需要企业有着优质的产品、服务作为支撑,培养用户的消费行为,让会员消费刚需化。

“很多企业其实并没有好的会员基础与有利条件,会员在进入企业后并不能享受到预期的产品与服务水平,那么会员就会慢慢对企业失去兴趣。而有的企业由于会员的维护,包括福利、后续刺激方面的匮乏也会使会员失去真正的意义。”陈锦禾坦言。

伙伴+,真正服务会员增值服务体系

其实,会员制度的完善,完全依托于线下实体业务充实的企业,依托实际的产品、服务可以更好地聚集会员。但是这些企业的线上转化却有着传统的诟病。陈锦禾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伙伴+”模式可谓让人眼前一亮,依托自身出行服务,在线下积累了一大批忠实会员。“伙伴+”的亮点在于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去增加会员的活跃度及会员粘性。行伙伴的基本服务是出行。聚会、旅行、购物,这些出行的目的实质是为了“交流”。交流需要交流的对象、场所、礼仪等等,出行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伙伴+”以出行为基础,构建了一整套交流体系的平台。会员在伙伴+平台上可以享受所需的实体商品、虚拟商品等等,而不用再费尽心思去考虑需要什么,“伙伴+”会提供衣食住行一切需要的东西。会员甚至无需再货比三家,它提供的是物美价廉、高性价比的产品、服务。

伙伴+,企业营销最得力的手

会员获得福利,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合作商。“伙伴+”为会员提供的是“交流”。而作为合作商最关心的自然是让会员得到什么样的“交流”。首先,“伙伴+”的会员有着不同种类的产品、服务的刚性需求。企业需要将自身最优质的产品、服务加入平台,随着会员体验的增加及会员群体的认可,企业的知名度、品牌力度都会增加。同时“伙伴+”的战略合作渠道有着精确、定向的会员群体。利于企业产品、服务的推广,不仅精确而且广泛。

其次,企业进入“伙伴+”会员增值服务平台,可以进行积分互通,有的企业有很多会员,也有很多会员具有很多会员积分,但是由于线上转化及线上会员活跃度较低,会员系统不能很好地完成对会员的增值服务,致使会员流失。企业在“伙伴+”平台实现积分互通后,可实现线上积分的消费与会员或阅读提升。

在O2O企业遍地的今天,烧钱模式已经使一批企业倒下,而企业发行的会员卡也变成了最后的绝唱。有人说是线下发展的不利导致,也有人说是线上方式的错误。陈锦禾认为,任何企业都不应该盲目,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的方式才重要。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网络编辑:曦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