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山东东营丰源化工年产调和汽油60万吨被查 负责人称已停产4年多

文章导读: 3月15日晚9点,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跟随山东省质监执法部门来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对位于该县永安镇工业园的垦利县丰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丰源化工”)进行现场调查。

山东东营丰源化工因涉嫌非法生产“假汽油”被查

库房内发现小型油罐

库房内发现小型油罐(经济网记者 邹坚贞 摄)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邹坚贞)3月15日晚9点,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跟随山东省质监执法部门来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对位于该县永安镇工业园的垦利县丰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丰源化工”)进行现场调查。

丰源化工被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生产“假汽油”,即通过调和石脑油、抗爆剂等其他一些石化原料,制作所谓的“调和汽油”,并将这种汽油销往用油企业及加油站。根据此前央视记者对丰源化工进行暗访发现,丰源化工在生产“调和汽油”的过程中使用了一种特殊成分——甲缩醛。而在山东东营、滨州地区,生产这种“调和汽油”的厂家大有人在。

据有关专家介绍,甲缩醛是一种无色易挥发可燃液体,主要用于生产杀虫剂、皮革和汽车上光剂等,易造成汽车线路漏油,还会挥发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是现行的车用汽油国家标准中不得添加的有害物质。

负责人声称已停产4年的厂区内几个大型油罐里还存有大量生产原料-石脑油

负责人声称已停产4年的厂区内几个大型油罐里还存有大量生产原料——石脑油(经济网记者 邹坚贞 摄)

企业谎称不生产汽油

在丰源化工公司门口,一位姓张的女士自称负责人,声称没听说过“调和汽油”并拒不承认该公司生产汽油,同时她还称公司已停产4年多。当记者希望进入厂房查看时,张某以存在安全隐患为由,拒绝了记者的请求。于此同时,一名自称路人的男子也对记者说该企业早已停产,说罢离开了现场。但在随后的检查中证实,该男子也为丰源化工负责人之一。

在随后对丰源化工近三个小时的辗转检查中,狗血剧情仍在不断上演,执法行动一直持续到凌晨12点多。

在实验室内搜出的汽油样品

在实验室内搜出的汽油样品(经济网记者 邹坚贞 摄)

在执法人员的要求下,张某将检查人员引到离办公区较远的一处厂区。而在检察人员要求打开多个库门时,负责人又声称厂区没有钥匙,须通知保管钥匙的工作人员前来。几经拖延,检查人员最终在一出库房发现了小型油罐和零售国四汽油的加油机以及加油流水账单。不仅如此,在厂区内的一个简陋的化验室里,检查人员还发现了大量的汽油样品。标签显示,最近制作的样品时间为今年3月12日,最早的样品制作于2010年,这表明,该企业至少有四年生产汽油的历史。

前述加油流水账目更是表明,就在被查前一天,丰源化工还在生产和销售汽油。并且账单显示,这家公司对外销售的,就是此前央视报道中山东各生产“假汽油”的炼油工厂经常生产出售的93#汽油,而此前张某一直坚称该公司不经营汽油业务。实际上,此前有丰源化工工作人员曾向央视记者透露,丰源化工在当地属于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年生产调和汽油达五六十万吨。

对于汽油中是否含有甲缩醛,执法人员表示需要把这些样品拿回去做检测之后才能确定其中的成分。“一旦查出这些汽油是违法调兑的有毒汽油,必根据相关法律进行严惩,如果情节严重,还将追究其刑事责任。”检察人员说。

销售“93#国四汽油”的财务收据

销售“93#国四汽油”的财务收据(经济网记者 邹坚贞 摄)

库门被撬开,证据被转移

就在检查看似就此结束时,检察人员却意外发现就在该公司办公区的隔壁,实际是其另外一个厂区。而此前张某对此闭口不提,并舍近求远先带检查人员到远处厂区检查。这其中猫腻也最终在随后的检查中暴露。

检查人员进入这一厂区后发现,财务室内的财务账目、电脑主机及其他资料已被转移。而桌上亮着灯的验钞机、开合不规则的抽屉、部分有被撕扯痕迹的资料等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一切都是在不久前匆匆发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室大门有明显被撬开的痕迹,而丢在离大门不远处的撬棍也证实了这点。“显然是他们自己人干的,门口保安都在,外人能进来撬门?”检查人员分析,对方一面扯皮拖延时间,一面派人来此隐藏资料,由于时间紧迫,情急之下自撬家门销毁证据。所幸的是,因为转移仓促,还是丢三落四的留下了不少账目。而这些账目详细记录了其销售情况:有黑龙江牌照车辆于3月14日前来拉油,销售范围涵盖全国各省,每吨93#“调和汽油”售价仅为4500,比市价低近2000元。甚至还有该公司当天的销售财务单据。

“太狡猾了!从头到尾都在撒谎!一直带我们兜圈子,好拖延时间乘机毁灭证据。”执法人员对记者表示,通过种种迹象,都表明了被查公司方面的心虚,试图掩盖其违法证据。

在最后的证件核查中,质监部门发现,这家企业甚至没有生产汽油的资质,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上显示,它只能经营重油、渣油、沥青等,这些东西都是原油提取汽油、柴油以后的剩余物质,而且明确说明不能经营汽油柴油。“且不论这个汽油是否含有甲缩醛,他们无照经营已是事实,这已属违法行为。”质监人员说。

销售“93#国四汽油”的财务收据 (2)

销售“93#国四汽油”的财务收据(经济网记者 邹坚贞 摄) 

“调和汽油”利润大、难检测成“铤而走险”的驱动因素

现场执法的质监人员对记者表示,“调和汽油”所掺入的甲缩醛,目前的确很难检测。但往汽油里掺甲缩醛是被明令禁止的。一旦查明企业往汽油里添加了这种物质,那企业将面临《产品质量法》的相关处罚,情节严重的相关负责人还将面临刑事诉讼,并根据销售金额的不同判刑。

另外,目前我国的汽油检测标准也为“调和汽油”生产厂家留下了可乘之机。在此前央视记者暗访中,多家生产调和汽油的工厂负责人就声称他们生产的调和汽油都能符合汽油国家标准。质监人员告诉记者,因为现行的国家汽油标准中规定,只要通过辛烷值、硫含量、苯含量等十几项检测标准就判定为合格的汽油,至于汽油里具体含有什么样的成分,并不在标准的检测范围之内,其中甲缩醛就不在检测之列。

而另一个驱动“调和汽油”野蛮生长的因素就是高额的利润。山东某甲缩醛生产公司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算了笔账,“六千多(一吨)的汽油和两千多(一吨)的甲缩醛,价格差了一半,利润就差了一半,只要掺入甲缩醛,就意味着挣钱。”

从丰源化工搜出的最近几单“调和汽油”价格跟正规渠道的93#汽油相比,一吨能便宜近2000元,这么大的差价,无论对于中间倒卖商还是这对那些贪便宜给汽车加油的用户来说,诱惑都是很大的。

截止昨晚现场检查结束,企业只承认了非法生产经营93#汽油,但一直拒绝提供任何的生产细节的资料。质监部门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对该企业做进一步调查,并检测从该企业提取的汽油样品,看是否含有甲缩醛,最终结果还需等待时日。后续情况如何,本网将继续关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若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