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区域格局】腹地:长吉“双核”的责任与担当

文章导读: 4月,吉林大地春暖花开,记者趋车沿长吉南线去吉林市岔路河镇吉林中新食品区采访。记忆中的长吉南线颠簸难行,几年前的一路坎坷还记忆犹新。

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以珲春为开放窗口、延(吉)龙(井)图(们)为开放前沿,以长春、吉林市为主要依托,实施边境地区与腹地联动开发开放,率先突破、率先发展,努力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经济隆起带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带动吉林加快发展振兴。

p36

4月,吉林大地春暖花开,记者趋车沿长吉南线去吉林市岔路河镇吉林中新食品区采访。记忆中的长吉南线颠簸难行,几年前的一路坎坷还记忆犹新。

然而,出长春城区,很快就进入了莲花山四通八达的高品质路网中,随坡就势的双向八车道马路不仅让记者惊叹,两旁的绿化更令人心旷神怡,一度让记者认为走错了路。

原来这条莲花山区“五横七纵”的主干路工程,早在2012年通车。通过这个绿色健康廊道,莲花山区不仅和长春市中心、国际机场、高速铁路客运站,而且和吉林市都紧密联系起来了。

同行的同仁指着路两边说,九月的莲花山更迷人,420万平方米的花海同时绽放,一望无际的向日葵、油菜花、色素万寿菊、金娃娃及长白山地区野生花卉高低映衬,浪漫而美丽。

莲花山旅游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巨大的变大,正是来自长吉图国家战略。

莲花山的巨变正是长吉图腹地长吉一体化战略的“经典之作”。

而莲花山“五横七纵”主路网的通车,对于长吉一体化战略而言,意味着长春的建成区又向东跨越50公里。

长春、吉林两市之间,从原来只有一条普普通通的长吉北线、一条过境铁路,到现在的长吉高速、长吉南线、城际铁路、长吉北线扩宽……两市由过去的2小时、1小时,正在变为半小时生活圈、同城生活圈。

“一体化”,让两个城市更近。

“长吉一体化”:走出一条特色城镇化之路

在吉林省广袤的土地上,长春与吉林是全国仅有相距不足百公里,翘首相望的两个特大城市。这是两个实力雄厚、蓬勃发展的城市。

长春是享誉中外的汽车名城,吉林是全国闻名的化工城。曾经,两座城市各展所长,竞相赛跑,成绩骄人。

“长吉两市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国家批复的长吉图先导区的主要腹地,也是构建以辽源、四平、松原为支点的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说。

从吉林全省整体的发展格局看,中部是吉林省经济最活跃、交通最发达、产业集聚水平最高的区域,中部率先发展,就可以形成中部崛起、两翼跟进的格局。

而以长吉两市为核心所形成的一体化区域总量,在吉林全省发挥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口占全省的45%,GDP占全省的6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40%以上。

“长春和吉林实施一体化战略,在交通、能源、产业等方面加速两市的融合。一体化战略,为的是把两市中间的经济洼地填高,开辟战略新高地。”张宝田告诉记者。

这也许就是长吉图战略的深层意义所在。

实际上,长吉一体化的构想由来已久。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实施《长吉图规划纲要》,长吉图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使长吉一体化成为可能。

2010年7月2日,《长吉两市推进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新鲜出炉,一体化各项建设随之起步。

2010年12月30日,在长春、吉林两地的发展史上,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从这天清晨开始,长吉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一条条“巨龙”用短短的29分钟时间,以每小时250公里的速度,往返于长春、吉林两地间。

城际铁路通车,大大拉近了两市的距离,成为长吉一体化的助推器,两个城市也在加速“靠拢”:长春提出长春城市群布局要快速向吉林推进,吉林宣布沿南北两条公路向长春布局,加快两市连接,实现协调互动和共同发展。

一体化战略确立,长吉两大核心区焕发活力。

长春市加快建设“三城两区”,着力打造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九台新城、兴隆新城、长春低碳产业园、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长春空港经济区、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战略节点和功能区,为长吉深度一体化创造条件。

吉林市全力推进建设北部工业新区,加快建设汽车产业园区,实施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再造一个“工业吉林”。着重抓好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吉林汽车工业园区建设。在产业和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上,沿南北两条公路向长春方向靠拢。

两市合作的总体目标,就是把长吉区域打造成为在行政上相对独立,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联系和支撑的吉林省核心区域大型都市隆起带。

以长春、吉林两市为双核心!在1.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上,按照“提升两区、建设三带、打造若干重要节点和功能区”的布局,重点围绕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全力推进长吉一体化。

由此,北线、南线、南部三线并举并进,成为长吉一体化最为生动的画面、最为雄浑的交响。

近年来,永吉县口前镇在长吉图发展战略大框架下,立足“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的原则,以吉林市近郊山水精品城市、长吉都市区“后花园”为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县城“东扩、南延、西进、北拓”战略,特别是重点推进县城东扩战略,进一步拓展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优势产业发展,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将口前镇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吉林市卫星城市,加快实现与吉林市区的对接式发展。

九台新城、吉林经开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净月生态新城、奢岭风情小镇、吉林中新食品区,在长春、吉林之间,可谓花开朵朵。

迅速推进的节点城镇与开发开放平台,让谋划已久的“长吉一体化”信心大增。

p37

“双核”:延长的产业链

长吉两市融合的步伐提速,问题也摆在人们面前。

“一体化后,两市如何发展?作为两市支柱产业的汽车、化工,如何实现产业衔接发展?”这是一体化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长吉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同城化,其关键是经济发展一体化,最终的目的是辐射带动全省发展。”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说。

产业一体化是绝佳路径!“长吉一体化进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产业衔接、错位发展。这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吉林市委书记张晓霈告诉记者。

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春是“汽车城”,吉林是“化工城”,长春的汽车产业、吉林的石化工业,一直是吉林亮晶晶的两张“名片”。

p38-1

产业一体化,就是做强优势产业,促进结构升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拉长补短”,进一步壮大汽车、化工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多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长吉两市产业互补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做优汽车和化工两大支柱产业,既要抓好产业自身的扩能提升,又要抓好两个产业之间的配套融合,两者相辅相成。”省委书记王儒林指出。

实际上,在汽车和石化产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链的短小。据统计,吉林省内汽车零部件产值仅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9%,本地配套率只有32%左右。

2010年4月14日,吉林省汽车与石化产业配套协作战略联盟成立,标志着两市加快推进汽车与石化产业配套协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

“要明确主攻方向。加快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吉林汽车产业园区以及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建设,促进要素集中、企业集群、产业聚集,提高产业配套率,形成产业间有机融合、配套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王儒林强调。

两市牵手,让汽车、石化联姻,“拉长补短”。按照全省4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和50%的省内配套率计算,零部件配套产值将超过2600亿元,而其中橡塑零部件规模可达800亿元,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快速增长的汽车需求,更将带动车用化学产品的发展。

两市牵手,重点打造一汽、吉化、大成、长客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建立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和轨道客车产业联盟,共同打造世界级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成为吉林加速发展的战略高地。

优势的叠加,节奏的加快,使长吉两市成为通向四方的大平台、领舞世界的大舞台。

2013年6月13日,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在此次举世瞩目的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任务中,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制的TV摄像机和TV光学瞄准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体化建设中,长春市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在建设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的同时,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加快发展光电信息、生物和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技术创新载体,促进创新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吉林市举全市之力集中推进建设化工循环园区、哈达湾服务业集中区、南部新城等十大功能区,进一步构建完善“北工、中商、南居”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加快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进程。长春汽车、吉林化工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进化工为汽车配套的产业发展,产业关联度和分工协作度不断提高,汽车化学品产业园区正在建设,逐步形成互补共进、互惠共赢的经济发展体系。

长春汽车、吉林化工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进化工为汽车配套的产业发展,产业关联度和分工协作度不断提高,汽车化学品产业园区正在建设。

将着力打造汽车、轨道客车、玉米化工等十大产业园区,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市GDP增幅连续3年位居国内副省级城市前三位。吉林市深入实施产业升级战略,逐步形成了以化工、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为支柱产业,以能源、轻纺、非金属矿产为优势产业,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伴随着一大批支柱型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开工、投产,沿着长吉一体化的“三线”发展路径,处处洋溢着产业发展的热潮,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国企遍布其中,长吉间的产业隆起带已悄然显现。

p38-2

p39-1

p39-2

平台:开发高地隆起

节点突破,功能区建设,让长吉一体化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记者了解到,长吉图版图上的四大重要开发开放平台中,长吉两市就拥有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长春兴隆保税区、吉林中新食品区三大平台 

实际上,平台建设和打造特殊功能区可谓是助推经济发展的“法宝”。

距离长春兴隆保税区不远的九台市,是一座典型的农业大市,随着长吉图战略的实施,迅速实现转变。这座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仅3公里之遥的城镇,依托“临空经济”的构想,正在打造一座“空港新城”。空港新城的核心区内,原有的第一产业正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会展商贸、旅游休闲、金融、高端物流等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

临近国际机场,快速铁路与公路干线穿境而过,是长春与吉林两座大城市之间许多小城镇的共同特点。它们各具产业特色,有着迅速提升开放水平、参与国际合作的天然优势。

被专家视为“国际合作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典范之作”的中新吉林食品区,位于长春、吉林两市正中间位置。尽管在平川荒地之中拔起,但吉林目标远大:“要在未来15年,将这里打造成为年产值超过千亿的国际安全健康食品生产区、世界现代农业示范区。”

“这以前就是一片荒草地,不到两年这里就大变样。未来,食品区将建成产值超过1000亿元并拥有3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宜居生态城市。”中新食品区发展局局长韩国志告诉记者,曾经杂草丛生的半坡地,如今已经变的公路笔直、路灯明亮、厂房林立。

2012年9月6日,吉林省与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在北京签署多领域合作框架协议,中新吉林食品区成为两国农业和食品领域战略合作的重要项目。

吉林省划出1450平方公里面积作为食品区的控制区,相当于新加坡国土面积的两倍。在平川荒地之中,新城区豁然拔起,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年破千亿。现在,由新加坡、台湾及荷兰共同投资的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由新加坡牵头建设的国际物流园区等重大项目都在建设之中。中信等一批嗅觉敏锐的国内企业集团,则已抢先一步入区投资。

位于长春市东北部、长春经开区兴隆山镇内的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处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核心位置。建立之初就目标明确: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为主,同步发展国际转口贸易、商品展示、产品研发。而在产业上,保税区结合长春陆路港、龙嘉国际机场口岸功能,依托东北亚中、日、韩、俄联运通道,着力打造立足长吉图区域,辐射东北亚乃至全国的现代化物流网络,发展现代物流业。在进出口加工业方面,结合地区优势,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产品为主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加工制造业,以及交通装备工业零部件制造与模块组装两大主导产业。

长春市作为最核心腹地,对推进“长吉图”建设责无旁怠。在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大刀阔斧地整合长春市东北部位分散进行开发的高新北区、经开北区、九台开发区、米沙子工业集中区、二道开发区、宽城开发区、合隆开发区7个开发区的资源,目标剑指再造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生态和谐新城区和新兴产业集聚区。

成立于2007的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计划利用10年时间,将莲花山区域建成中国北方宜居、宜商、宜休、宜乐的示范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东北亚国际交流基地。

以打造一流的中国北方国际旅居休闲度假区为目标的吉林北大壶冰雪旅游区,统筹规划建设北大壶风情小镇、多元文化区、温泉安康区、休闲农业区、户外运动区(冬奥村)5个功能区。近年来,积极承接国内外大型冰雪体育赛事,美誉度不断提升。

这些新生的功能区,已成为长吉图先导区承接各类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的重要载体。事实上,他们拉近的不只两市的空间距离,更是产业的距离:吉林省重点打造的汽车整车制造、循环经济、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四大产业集群,全部位于“长吉一体化”经济带上。

到2020年,长吉一体化区域城镇人口将达到7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

长春、吉林两市正在迎来从竞争走向竞合的大时代。

p40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若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