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经济 > 房产 > 正文

1998年:房改大幕拉开 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

文章导读: 1998年,注定是写入中国房地产发展史册并且可以大书特书的一年。那是一个亚洲经济动荡、危机四伏的年份,那也是一个梦刚刚开始的年份。

1998年,注定是写入中国房地产发展史册并且可以大书特书的一年。那是一个亚洲经济动荡、危机四伏的年份,那也是一个梦刚刚开始的年份。

是年6月,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与住宅建设工作会议召开。随后,国务院在7月3日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这份后来被看作房改纲领的“23号文件”,正式开启了以“取消福利分房,实现居民住宅货币化、私有化”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在新中国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寿终正寝,“市场化”成为了住房建设的主题词。同时,一系列的住房金融服务举措更让中国人在住房上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和自由。

从此,中国真正进入了商品房时代,中国人也开始了幸福与挣扎并存、感恩与无奈共生的“房改十年”。10年间,中国人经历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居变迁,既有从拥挤不堪的弄堂胡同搬到宽敞、高尚的现代住区的欣喜,也有房价节节飙升悔之不及的忧愁。

拉动内需的支柱产业

事实上,早在1997年,变革已经开始酝酿。当年夏天,十五大召开前夕,“住宅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研究”课题组在北戴河召开研讨会,正式提出将居民住宅业列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房地产业开始成为支柱产业。

王石在其个人博客里也曾披露过一段“给总理当房地产顾问”的故事。

1997年11月,在深圳麒麟山庄,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听取六家深圳企业的工作汇报。彼时,亚洲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加强出口以及如何拉动内需都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因此,担任深圳万科[简介 最新动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的王石也在应邀之列。

轮到王石发言时,王石“放胆”谈起了“把住宅产业当作刺激内需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的问题。他认为,在当时的2到3年内,住宅行业还成不了支柱产业,因为住宅行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太多的掣肘因素——住宅中商品房比重仅占30%,而60%以上都是各级政府的福利房;房地产业属资金密集型行业,但企业受额度限制融资困难;信贷按揭的额度管理限制依然太死……

会上,朱镕基开玩笑地将王石聘为自己的“免费房地产顾问”。后来,王石又应邀参加了建设部、国务院住房办、国家体改委、土地总局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内部小范围研讨会。

1998年,东南亚的楼价一落千丈,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继续延宕。

“那时,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中央领导说,要拉动经济增长这是第一位的,如果不大量地投入,不大量地投资,国家GDP7%、8%的目标,就实现不了。”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向记者介绍,当时以住宅产业拉动内需的目标非常清楚。而他曾参与过1998年整个房改政策的制定过程,“住宅建设的产业链很长,涉及到几十个行业,建材、化工、钢铁等,都能拉动经济增长。”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可以从多个方面带动经济的增长,“买房以后,要花很多钱装修,要买家具、家电,这又带动了很多行业,前期后期都带来这样一个产业链效果,既可以从投资角度拉动经济增长,又可以从消费角度拉动经济增长,是双重拉动的。”

而受1993年海南地产泡沫破灭的波及,国内商品房大多处于空置状态。而福利分房更是使得房地产市场如一潭死水,没有生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住房体制改革,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已经是大势所趋。

同时,基于让多数人都买得起房的考虑,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一条《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概念首次提出了,提前消费、贷款买房、按揭等陆续登陆中国内地。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曦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