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期
东北亚新增长极长吉图
年度期号:2014年-2期
出版日期:2014年6月23日
文章数:28
阅读量:
手机端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第48期 总28篇
封面文章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发布,在这份深化改革的总路线图中,“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被列为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中国经济时评
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到沿边开放,中国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格局日益鲜明。如今,二万多公里的内陆边境线上,开放的呼声尤为强烈。
聚焦
图们江区域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包括中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朝鲜罗先经济贸易区、蒙古东部省区、韩国东部港口城市、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部分区域,是我国内陆进入日本海最近的区域,在东北亚国际交流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中蒙阿尔山至乔巴山铁路“两山”铁路全长443公里(国内28公里),包括乔巴山、塔木察格布拉克和阿尔山三个火车站,总投资32.29亿元。
图们江是我国内陆进入东海最近的水上通道,这里中、朝、俄3国陆域相通,中、俄、朝、韩、日5国水域相连。
高层声音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主要针对吉林省的“国字号”战略,是吉林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机遇,也是吉林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国家批准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在工作指导、重大政策支持、重点项目布局和专项资金投入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国家战略、国际合作、先导区、示范区……近年来,吉林老工业基地在沿边不靠海的“困境”中寻求振兴,掀起了对外开放的高潮,凭借“国家形象”,已经开始朝双向互动中的主导者角色转身,已成为中国沿边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主流阵地。
访谈
4月,在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成立两周年之际,记者走进这个在长吉图战略中被誉为“窗口”和“门户”的城市,记者眼中,工业园区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商业街各国商人穿行。迎面走来的珲春人,笑脸洋溢,幸福萦怀。
洞见
到今年8月份,长吉图上升为国家战略整满五年,长吉图战略为吉林省乃至大图们江区域带来那些最显著、最重要的变化?
合作
2014年3月11日,中俄朝图们江区域旅游厅(局)长圆桌会议在吉林边境城市珲春举行。
当记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采访时,无论是致力于长吉图战略研究多年的专家,还是为长吉图战略各方奔走的为政者,亦或是在这个地方踏实苦干实现梦想的企业家,甚至是在这里居住着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他们都给出了让记者惊叹的一致答案,那就是:通道建设!
区域
龙井市积极打造“梨花节”、“松茸节”等节庆活动品牌,城市知名度不断提高。
延吉,是一座充满着浓郁朝鲜族特色的城市。绚丽多彩的服饰,精致美味的饮食,欢快柔美的舞蹈,风情浓郁的朝鲜族民俗。
珲春,一个可以“一眼望三国、鸡鸣闻三疆”的地方,我国唯一一个中俄朝三国交界,一个可与三国相连、五国相通的边境城市。
在长吉图版图上,出省城长春,东行128公里后,就是“腹地”“双核”中的另一核心吉林,出吉林继续向东,340公里外,乃“前沿”“延龙图”中的延吉所在,再行110公里,就进入“窗口”珲春。
“丹尽江枫昨夜霜”,秋来蛟河,枫林遍野,千枝撼红。有人说,是上帝打翻了手中的调色板,使得蛟河的红叶格外斑斓艳丽。
产业
东北,曾经几乎独力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发展之基,因而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新中国的第一口油井,第一辆国产汽车,第一台小轿车,第一台拖拉机,无数个“第一”,都诞生在东北。
“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这诗一般的语言,出现在2013年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对新型城镇化要求的官方文件中.
吉林市依托汽车及零配件、石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商贸业的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化纤纺织及建材等产业物流。
近年来,吉林省把实施长吉图战略作为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作为带动振兴的重要引擎,以大开放、大开发的思路和气魄,强力推进,取得积极成果。
平台
珲春,牵动着东北亚各国的整体利益,是东北亚合作的“棋眼”和突破口,是东北亚真正的“金三角”所在。
对于兴隆保税区来说,肩负着引领长春市、乃至吉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外向度的历史使命。重任在身,容不得松懈。
“大考”面前,中新两国政府进行战略合作,一个让“舌尖”更安全的示范样板,在吉林应运而生。
热闹的工地上,以发展临空经济为主导,以总部经济、空港物流、旅游综合体等产业为支撑,以休闲旅游度假、高端商住、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山水相融、产城融合的生态新城正在崛起中。
革新
长吉一体化、延龙图一体化点亮长吉图战略之路,产业融合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生态
白山松水绕林间,黑土麦浪覆陇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从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就带上了这片土地独一无二的色彩和温度。
顶部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京ICP备05064792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0808号
  •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10120170050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第209号
Copyright©2007-2024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