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黑龙江 > 正文

吹响务工冲锋号!黑龙江明水县6.2万农民工点对点安全外出务工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黑龙江省明水县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充分利用全县新冠肺炎“零”确诊、低风险地区的优势,全力打响务工就业主动仗,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推动了劳务产业向基地化、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升级。截止目前,已转移输出6.2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300多人,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全面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下好“先手棋”,吹响务工冲锋号。疫情发生以来,黑龙江省明水县硬核强化防控措施,始终保持“零”确诊记录。同时,该县把稳定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发挥“云上明水”大数据平台和网格化管理优势,下沉工作力量,对全县外出务工劳动力就业意愿、技能状况、培训需求进行了全面摸排,建立了3.9万人的外出务工大数据台账。精准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招商伙伴,与输入地建立协作关系,重点对接浙江宁波、金华、江苏昆山、广东顺德等地企业复工情况,成功对接用工企业近百家,获取就业岗位1万多个。制作了以“务工启航、健康同行”为主题的务工推介宣传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逐户宣传,建立起130个劳务输出微信群,精准推送就业信息;依托就业创业网、就业D图网,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线上招聘,与浙江金华开发区共同举办了远程网络视频招聘会,促成2000余名求职者与县内外企业成功对接。

打出“组合拳”,架起就业连接桥。针对疫情防控期间返岗人员“出行难”问题,开展“一站式”直达服务,为外出务工人员安排返岗专车。采用包专车方式,向建三江输送2批共计133人;采取包车包机的方式,先后两批向浙江宁波和广东佛山两地输送务工人员34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5人。截至目前,累计开通农村劳动力返岗专车200余台次,运送651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65人。

瞄准“需求端”,提高输出精准度。为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明水县在推动劳务输出质量上做文章,营造就业帮扶新格局。在大连铭川食品、广东新宝电器等20余家企业建立劳务输出定点基地,认真筹划成立外埠党支部,通过党员进驻企业,推动劳务输出稳定有实效。截至目前,已建成超百人外埠劳务基地12个,超50人外埠劳务基地16个,已建立基层党支部13个。同时,聚焦市场需求,依托县职教中心和职业高中,通过校企培训、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培养特色人员800人次,有效提高务工人员的技术含量和从业能力。注重提升劳务输出的品牌效益,在全国10多个省市已建立“明水月嫂”品牌劳务输出基地20个,“明水电焊工”、“明水装配小工”、“明水海上作业队”等特色劳务品牌在全国逐渐叫响。

提供“安心丸”,织好外出保障网。为确保务工人员出得去、留得下、稳得住,明水县出台健康、交通、收入等6项保障措施,为务工人员安排免费体检,与企业建立健康互信机制,由政府提供健康背书;免费安排专车、专机输送让务工人员“出了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选派优秀干部和医护人员全程护送,确保安全健康到岗;出台了“战疫情、促就业”10条扶持政策,贫困劳动力按照省内500元、省外10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精选了部分实力强、待遇高的企业进行重点推荐,除享受企业各种福利补贴待遇外,到岗三个月后实行工资保底;调动扶贫、卫健等各方力量,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帮扶工作,让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现已累计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家庭采购种肥162吨,销售余粮502吨,解决生产、生活难题46件;安排工作人员入驻重点用工企业,对劳务人员进行全方位服务,在企业和劳务人员间搭建沟通桥梁,有效地保障务工人员最大利益和合理诉求。(高晶  孙志国)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