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公司、机构“摩拳擦掌” 定增市场能重回万亿规模吗?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志强|北京报道

1

宁德时代定增200亿、中信建投定增130亿、三安光电定增70亿……近期上市公司增发预案和定增方案修订扎堆,定增市场回暖已在路上。

2月1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业界统称“再融资新规”),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再融资新规落地即将满月,资本市场增发融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冒出,多家头部券商一致看好今年定增品种,并保守估计2020年的定增融资规模将突破万亿。

创业板或迎来“定增潮”

自2月14日再融资新规“官宣”以来,上市公司掀起了发布和修订定增预案的一波高潮,多家上市公司和券商纷纷开始抛出增发预案。

Wind数据显示,1月1日-3月7日,沪深两市披露的增发预案(按预案公告日统计)数量达到145起,其中73起在新规落地后披露。

3月5日,财富证券股权融资部总经理曹海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再融资松绑将使非公开发行更加市场化,有利于推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这符合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向。”

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头部券商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其投行部人士一致看好2020年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市场,并预测创业板、中小板等板块的“定增潮”将重现。

据Wind数据统计,自再融资新规发布以来,截至3月7日,已有39家创业板公司抛出定增预案,可以说创业板公司定增参与度大幅提高,与再融资条件放宽不无关系。

“我们2019年底开始筹划定增项目,随后再融资征求意见稿发布,政策松绑更加坚定做定增项目的信心,公司复工后就启动了定增项目。”创业板公司三德科技(300515.SZ)董秘肖巧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再融资简易程序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

三德科技拟定增募资4700万元,走再融资简易程序不需上发审会,且无需聘任保荐机构承担保荐及承销服务,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均以现金认购。

中信证券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折扣更低、锁定期更短、发行对象扩容等方面政策的修正,将极大激发大股东等各方参与定增的积极性。上市公司有动力发行募集资金,投资者也愿意掏钱买,这就必然导致一个蓬勃发展的定增市场来到。”

Wind数据显示,相较于2015-2017年增发募资规模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元,2018、2019年增发融资规模出现大幅回落,仅分别为7854亿元、6589亿元(按发行日统计)。

今年前2个月参加定增的公司数占到2019年全年60%,市场人士预估,2020年定增融资或将恢复到2016年的1.8万亿元规模。

“赚钱效益是定增品种的试金石” 

“2017年以来,监管趋严下,再融资市场留给上市公司融资的工具和渠道只剩下配股、可转债等小品种。”一位券商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配股、可转债这类小品种若要成功发行,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有较高的要求,能达到发行条件的上市公司不多,配股、可转债这类融资方式对企业融资支持有限。

“从资本市场来看,定增品种一直都是再融资主流品种。”曹海毅表示,主流融资品种“松绑”有利于上市公司借助资本杠杆,做大做强主业。

“赚钱效益是定增品种的试金石。”长江证券投行人士李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18、2019年,很多定增项目拿到批文也发不出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赚钱效应。不赚钱,投资者参与的动力自然不足。

Wind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定增项目赚钱效益并不明显,其中自发行价涨幅(后复权)翻倍的股票分别仅为3家、17家。相比之下,2015—2016年定增高峰期,自发行价涨幅(后复权)1倍以上的股票近500只。

“我们定增项目每次都让投资者赚到了钱。”湘潭电化(002125.SZ)董秘汪咏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参与定增的投资者根本一条就是要赚钱,若一次亏得太多,投资者下次就不会参与公司定增项目了。

华泰证券投行部人士张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随着定增越来越受追捧,陆续有投资者来询问定增融资项目,但真正好的项目一要看定增的价格,二要看公司基本面与内生价值能力,目前很多资金还是偏好优质资产项目。

3月5日,三安光电(600703.SH)股东会通过了该公司70亿元定增项目修改方案,其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半导体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定增项目抛出就被2名颇有来头的投资者认购完毕,其中格力电器拟认购20亿元;长沙国资旗下的先导高芯则将拿下剩下的50亿元的增发额度。

对此,资本市场人士分析称,“新兴产业的定增项目还是很抢手的,不愁找不到资金和投资者。”

定增市场转向:卖方市场议价权强势回归

Wind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的定增融资规模分别达到13600亿元、18000亿元、10196亿元,参与定增融资企业分别达到852家、796家、511家,定增这个品种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当时股权融资中定增这个品种是一个典型的卖方市场。”李俊回顾起火热的定增市场形势时仍很兴奋,2015、2016年这两年的定增项目年化收益率可达到20%,定增成功率也很高,赚钱效益吸引着各方资金追捧。

但随着2017年证监会发布了“定增新规”和“减持新规”,定增市场迅速降温。Wind数据显示,2018、2019年连续两年参与定增融资企业数量锐减,分别为262家、238家。

由于市场需求低迷、资金供给减少等因素影响,随之而来的是,定增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发行过程中,买方投资者议价能力强,处于强势地位。

多家券商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2017年之后,定增市场逐渐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为成功推动项目发行,发行人甚至不惜与发行对象签署保底保收益协议。

“今年再融资新规的修订,将使定增市场结构钟摆再次回到卖方市场。监管机构此举初衷一是激发发行人的股权融资积极性,二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张宇表示,2018年以来的这两年,保底保收益的这类协议确实存在。

事实上,很多上市公司在2019年底就已拿到定增批文,随着证监会发布再融资规则征求意见稿,从去年开始,市场各方预判定增市场可能会转暖,纷纷坐等新政落地。

李俊预测,“再融资新规使得上市公司的定增审核和发行难度降低,且后续管理不存在不确定性,定增市场或将再一次转向卖方市场,其议价权也将偏向卖方。”

(应采访者要求,李俊、张宇为化名)

责编:李慧敏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