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首届“绿水青山论坛·从化大会”举行 探索在绿水青山中实现绿色发展(3)

4月20日,为记录传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范例,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担当,首届“绿水青山论坛·从化大会”在广州市从化区盛大举行,共话绿色治理与中国担当,共谋绿色发展与美好未来。

分论坛二

环境保护的中国智慧

43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 摄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 摄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在“环境保护的中国智慧”分论坛上,各位参与讨论的嘉宾为环境保护建言献策。

主持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国际湿地主任 陈克林

对话嘉宾:

原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黎云昆:

我曾经跟几个企业家在一起开玩笑说:过去的30年您想要发财,干什么?买地盖房子;今后30年,您想要发财,干什么?租地种树。

租地种树会有多大的财富效应?比如,海南海口的一棵黄花梨去年拍卖底价190万元,成交264万元。一亩地种20棵树,亩均年产值是三公斤黄金。企业家可以把地租过来,改种珍贵树。

把树改造之后,干什么?林下种森林食品。按照分类,食品有四个等级,最低是无公害食品,往上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最高等级是“森林食品”。目前市面上最高级别的是有机食品。

与耕地不同,我国目前拥有的几十亿亩林地总体而言是干净的。森林食品包括林下蔬菜、水果、粮食,还包括各种饮料、果品,以及林下养殖的鸡鸭鱼。此外,森林种植药材前景不错。在林地培育天然的中药材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林子长起来之后,森林的旅游、休闲、度假、健康、疗养一系列就上来了。

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秘书长吕宪国:

湿地有两个主要要素:

一是要湿必有水。湿地就是地,湿地既承载水体,也是连接陆地和水体的纽带。湿地生态旅游越来越受欢迎。

二是湿地确实非常复杂。根据统计,相当数量的城市、耕地面积是在湿地上发展起来的,有近四成的人口居住在湿地和湿地周边,因此湿地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保护环境对湿地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湿地提供了很多生态产品。现在吃的很多食品,都是湿地的产物。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污染了水体或者带来其他危害,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可使用的生态产品,所以保护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全国湿地大面积面临着退化或丧失。在保护修复过程中,特别强调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提高生态服务的功能、质量,这对恢复、重建湿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提升湿地服务功能?是自然的,还是人为、人工化的?到底哪个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更强、质量更好、更稳定?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国际湿地高级顾问栾慎强:

在森林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依靠陆地条件确定合理的经营目标非常重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要想让好的生态环境稳定下去,必须要有一个稳定、健康的生态森林系统。如何构建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课题。过去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有显著提高。我国是全世界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就是一例。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吴宁:

青藏高原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这个“第三极”生态保护面临重大挑战。

据介绍,亚洲有10条河流发源于世界屋脊,这10条河流关系到12亿人。这个区域也是世界上最密集、面积最大的保护区,有38个世界重要湿地、130个保护区、400个重要鸟类保护区。保护这个家园实际上不仅是保护周边,也是对全人类做出贡献。

中国这些年在输出环境保护智慧。比如,中巴经济走廊一侧是中国的生态保护区,另一侧是巴方的生态保护区。因为那里有一个奇特物种大头羊,保护大头羊需要国际合作。中巴经济走廊不仅是一条铁路,中巴还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进行国际合作。而在西藏阿里地区,中国也在和尼泊尔进行跨境生态保护合作。中国生物多样性最多的云南地区也在进行跨境保护,中国和缅甸、老挝的跨境生态保护合作。

把中国的生态保护模式、管理经验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希望经济繁荣、生活富裕,也希望人类家园可以共建、共享。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姜明:

我国在环境治理过程中采取了严厉举措,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有一些企业关闭、一些干部受到问责。宁愿牺牲经济发展也要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了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担当。

不久前,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发表文章称,2000年至2017年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叶面积(指植物叶片总面积)以每10年2.3%的速率增加,这意味着在过去的18年中增加了540万平方公里的叶面积,相当于亚马逊雨林的平面面积。其中25%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我国环境治理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像塞罕坝造林是全世界推广的。我们有很好的智慧、很强的决心来保护环境。

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金良:

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学燃料等造成。每天排放8800万吨的二氧化碳,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就是要减少排放,这是最主要的。很多排放也造就了碳交易,全球有17个碳交易市场。

其次要大量植树造林,让它们吸收这些废气。联合国提出,林业具有双重效应,是未来三五十年减少排放、经济可行的措施。所以,林业工作可以纳入气候变化的范畴,在国际谈判过程中,林业也是重要议题。《巴黎协议定》里面,林业作为单独条款列出来了。

碳汇是通过林业以及草原等一系列措施,把碳固定在植物体上。碳汇现在已经成为可交易的产品,我们做了全国第一个碳汇标准,在2015年已经成功交易,我们还做了很多成功交易。林业碳汇是实现“两山理论”的重要部分。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刘冰倩)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