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中国扶贫30年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

在过去的30多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与亲切关怀下,在甘肃全省同仁的努力下,定西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胜利,定西市在扶贫领域取得的突出业绩,正是对我国扶贫成就的深度诠释。

p24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在论坛上致辞。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在论坛上致辞。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 张建星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0期)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硕果累累,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们相聚甘肃定西迎来了“首届中国扶贫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人民日报社对出席今天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定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全国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因严重缺水而苦瘠甲于天下。从1983年开始,党和国家确定定西为实施区域性规模扶贫的重点地区,拉开了“三西”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历史性序幕,首开了全国区域性扶贫开发的先河。在过去的30多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与亲切关怀下,在甘肃全省同仁的努力下,定西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胜利,定西市在扶贫领域取得的突出业绩,正是对我国扶贫成就的深度诠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减贫的积极倡导者和最有力推动者。从198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有力帮助,使部分贫困人口得以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光辉篇章。中国人民积极探索,顽强奋斗,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正确领导下,扶贫开发工作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100年奋斗目标的极其重要的重点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我国继续发挥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精准扶贫的攻坚战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和推进。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作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纲领性文件,这一决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许多实举措、硬政策,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政策由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到2020年让7000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和重要支撑。扶贫开发事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与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自2014年起,国家将每年10月17日设定为扶贫日,这是中国政府向贫困宣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立扶贫日对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向贫困宣战,继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总书记同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在贫困地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再过半个多月,我们将迎来第三个扶贫日,借此机会,我希望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企业家,以及各界人士,能够借助“首届中国扶贫论坛”的机会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围绕推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奔向小康的目标多献良方,让智慧在这里集聚。

“首届中国扶贫论坛”必将对下一步扶贫工作的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以及增加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形成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机制各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

2016年第4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4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