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生态 > 正文

全国民间PM2.5监测网络正在形成 以PM2.5的名义集合

文章导读: 虽然道路险阻且漫长,但民间自测PM2.5的网络正在逐渐延伸力量,希望对我国的空气质量改善出一分力。

从“我为祖国测空气”到“民间空气观察”网

全国民间PM2.5监测网络正在形成 以PM2.5的名义集合

▲采用了云应用系统的各城市“空气日记”

截至11月,全国平均雾霾日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这对于“民间空气观察”网的创始者刘峻来说喜忧参半,忧的当然是身处雾霾无法抵挡,喜的是自己的环保工作越来越有现实意义。

2011年以来,不少城市的环保志愿者开始自行监测PM2.5,但由于标准不一、组织不力,各自遇到了问题和困境。而今年以来,这些环保组织正在集结起来,织成了一张民间自测PM2.5的网络。

对于这张民间监测网络,刘峻最愿意将其与日本民间的监测网络相比:当年大阪市的空气污染治理,就是从搜集基础数据开始的——日本大阪的空气污染诉讼,最终是通过大型计算机建立模型,用大量的基础数据计算出工业排放与空气污染的因果关系,才构成了关键证据,赢得了诉讼。

虽然道路险阻且漫长,但民间自测PM2.5的网络正在逐渐延伸力量,希望对我国的空气质量改善出一分力。

◎新乡【缺乏关注】◎

2013年3月,河南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闫锐被一个活动所吸引。当时在他所在的河南新乡,一位留美博士正在筹划建立一个监测空气质量的站点,在成功向一个房地产企业筹得资助并购置仪器后,他将闫锐和另外三名同学召集起来,组成了一个学生志愿组织。

这是目前全国不到20个致力于大气监测的民间环保组织中的一个。在刚开始时,闫锐和同学们的工作得到了“一呼百应”的效果,就像民间自测活动兴起的时候。从4月底开始,他们每天上午选择新乡市的四个地点,检测一次实时的PM2.5浓度,然后把它发布到微博上,这些信息得到了大量的转发和关注。闫锐们愈发觉得这件事意义重大,随后开始扩招志愿者,每天增加一次测量时间,想要让市民们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本地的空气质量。

然而,这阵新鲜劲儿一过,关注度反而减弱了。微博上不见了转发,平时在外测量时,市民们的反应也从好奇变成了不闻不问。困难不止如此。闫锐想要把这项公益活动进一步推广,比如向市民宣传大气污染的知识、举办讲座等等,但苦于没有赞助,难以展开。孤立无援,得不到支持,这是闫锐对这项工作的感受。

在这个新乡民间自测小组建立之初,闫锐就听说全国最早的环保NGO“自然之友”的一个地方小组正在孵化一个项目,准备把各地的民间自测PM2.5的组织纳入一个统一的平台。直到7月份,闫锐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是来自武汉的一个“自然之友”会员,正在准备吸收闫锐他们加入一个网络。闫锐和小组成员们一商量,欣然应允。

◎湘潭【设备短缺】◎

2011年底,肖湘平领着湘潭环保协会中的几个会员,在协会之下另组成了一个“守望蓝天”小组。原先,湘潭环保协会主要关注的是保护湘江水质、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然而从那一时段开始,大气已经成了最让湘潭人忧心的问题。

现在提起还会让肖湘平苦笑:从2012年开始,小组成员们受制于简陋的条件,不得不采用最“字面儿”上的意义来“守望蓝天”——他们能做的只有举起相机,仰起来拍摄头顶的天空,然后发布到微博上,以此作为对本市空气质量的“监测”。“我们只有用这种方法,来看看湘潭到底有多少个蓝天,跟官方说的一样不一样。”肖湘平说。

在这一年的年底,“守望蓝天”小组得到了意外的支持。来自深圳的某环保企业向很多民间环保组织出借PM2.5检测仪,让他们得以用较专业的设备来监测周围的空气质量。这下,热情的环保志愿者们可算找到了事做,几个“铁杆志愿者”甚至常常对这个仅有的仪器进行哄抢,争着来当湘潭空气的监督员。这项工作也立刻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加上了PM2.5浓度信息的微博每天都被大量转发,市民们甚至以此作为出行与否、怎样防护的行动指南。

肖湘平说,如果他们能有三四台仪器,形成的影响力就会更大。“那个时候政府、环保组织和群众能够汇成一股力量,一起致力于大气监测和改善工作。”

2013年8月,微博上有一个叫“武陵老樵”的人联系了肖湘平,询问他是否愿意加入一个计划。肖湘平和湘潭环保协会的会员们开了一次碰头会,谨慎地研究,最终认可了对方计划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决定加入。

◎厦门【数据单一】◎

2012年5月,深圳某家环保企业发起活动——在全国招募100名志愿者,出借给他们PM2.5监测仪器,条件是按时报告归属地的空气监测结果。厦门的林知远(化名)看到后报了名,后来入选,成为了该活动在厦门的唯一站点。

在此活动之前一段时间,以深圳为代表的南方普遍出现了雾霾天气。在林知远的印象中,自己的城市厦门原本洁净宜居,可在那段时间也频繁地被PM2.5侵扰。“可吸入颗粒物”的名字,天天都会在气象预报里看见。既然遇到机会,林知远也想亲自实际测试而不是依赖官方的数据,看看厦门的空气质量究竟如何。

“应该说,还是有点不信任官方的数据。”他说。

2012年5月中下旬开始,林知远开始带着监测仪,走到哪儿测到哪儿。早晨一次,下午一次,如果发现当天测试的结果比较异常,他就会多跑几个地方去测试。林知远坚持在做这件事,但并没有得到太多关注和支持。他的微博上只有几个现实中的朋友,看到他发的信息后会简单问一下,大家奇怪地以为他在气象局兼职。他的微博上只有孤零零的一个PM2.5值,大部分时间,他就是用最简单的数据发布来自说自话。

生性淡泊的林知远并不在乎这些,“我这人就这样,不是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做这个事。家人也会说我很傻,做这个事没有报酬什么的。但我还是继续做我认为有必要的事。”

关于“必要”,林知远解释说,就是觉得应该亲自参与到环境监测这件事中去。“我当然乐见他人的参与和支持。”

大约半年前,有一个叫作“武陵老樵”的微博账号@了他,邀请他加入某个计划。他当时看了对方的要求,觉得可能在某些方面做不到,就没加入。就在上个月,“武陵老樵”直接发来私信,再次联系他说想与他谈谈,他就和对方通了电话。

林知远最终被说服,填写了对方的意向申请书,加入了这个叫“民间空气观察”的计划。

◎武汉【集结力量】◎

“武陵老樵”刘峻挂了电话,在自己制作的版图中,添上了“福建厦门”这个监测站点。至此,连同他自己所在的武汉在内,收入到“民间空气观察”计划中的各地方观测点,已经达到了13个——武汉、上海、天津、兰州、重庆、深圳、东莞、湘潭、郑州、洛阳、新乡、昆明和厦门。撑起这些监测站点的,多是当地的环保NGO,也有闫锐或林知远这样的个人。

刘峻是个软件工程师,早在2003年就加入了“自然之友”,成为了一名民间环保人士。初期,他致力于组织工作,参与了诸如长途骑行等公益活动。2011年开始,随着我国大气环境不断恶化,刘峻开始将关注点放在了空气监测上。当时由著名环保人士冯永峰首先发起过一项活动,用其影响力为各地的环保组织筹款、购置PM2.5检测仪。当时刘峻代表武汉,排在了上海、广州和温州的后面,搭上了这个叫“我为祖国测空气”活动的末班车——在他之后,这项筹募的活动没了进一步进展,再无环保组织得到支持。

刘峻坚持了下来,并试图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2012年3月,为了提供更持续的、更全面的空气质量数据,刘峻利用手中的检测仪器,开始将每天的测量结果加工处理——自测的空气质量+官方给出的空气质量+气象信息,合成一张图表,开始以“武汉空气日记”的名称发表在微博上。

加入了官方数据对比的新版数据,突然有了更鲜明的意义。

在2012年5月25日之前,武汉市环保局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采用的都是“API”(空气污染指数)作为评价标准,这种方法仅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10(可吸入颗粒物)列为污染监测物。刘峻认为这个标准不能反映大气污染的真实情况,所以在自己的“武汉空气日记”里采用了国际通行的“AQI”(空气质量指数),添加了对PM2.5这一具有更大危害的污染物的监测。

2012年6月11日,刘峻曾经在一次严重的“华中大霾”天气中先于官方3小时发布了PM2.5浓度等信息;当年同期,官方数据还曾给出过多次与市民感受不同的空气质量信息。在刘峻开始自行发布“武汉空气日记”的两个月后,武汉市环保局开始在官方网站的每日监测结果中,额外增添了PM2.5这一项;半年后,环保局弃用了API,全面引入了AQI,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三种污染物指标,发布频次也从每天一次变成每小时一次。

刘峻的工作引起了官方部门的关注,除了受邀参观武汉市官方监测点外,环保局系统的官员还加入了刘峻在网上的讨论群,希望与民间环保组织有更多的互动、合作。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林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