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金融 > 正文

化解“担保圈”危机需多管齐下

文章导读: 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担保链、担保圈而引发的信用风险,在长三角乃至全国不少地方频繁出现。

曾经被各家银行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香饽饽”的联保互保,如今正成为银行“惧贷”的借口。

“在经济下行期间,联保互保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南京分行小微规划与营销策划部产品经理王晓宾说,“全国不少地方都暴露出这种担保方式带来的风险,所以,目前银行已经普遍弃用。”

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担保链、担保圈而引发的信用风险,在长三角乃至全国不少地方频繁出现。仅常州一地,迄今已有20起涉及金额40亿贷款的担保圈风险事件发生,涉及辖内所有银行、重点企业和集团。常州银监分局经过3个多月的摸底调研,在汇总整理近3万条公司客户保证贷款信息的基础上,绘制了一幅涉及所有银行的担保关系网络—共计992个担保圈,银行融资总额约2000亿元,保证金额达1812亿元。其中,最简单的担保关系是两户企业之间的担保,最复杂的则是4868户企业形成的超7000对担保关系。在992个担保圈中,超过10户企业组成的圈有21个。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银行推崇的联保互保组成员在5户以内,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在一家银行内,A企业为B企业提供担保,B企业为C企业提供担保,C又可能为D担保,而扩展到另一家银行,ABCD等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可能再为其他企业担保,如此一层一层辐射,最终使得担保圈不断扩大,企业之间担保关系盘根交错。这还仅是银行系统内的担保圈,实际上,不少企业还与小贷公司、民间借贷等有资金往来,一旦链条上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倒一张,压倒一片。据悉,当992份担保关系图下发之后,各银行均表示很震惊。

省银监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担保圈”这种情况并非常州独有,在全省乃至全国很普遍,且越是经济体量大的城市,担保圈错综复杂的情况就越突出。“5户、10户以下,情况还算可控,一旦超出,担保圈有可能以几何倍数裂变式增长,风险控制难度自然加大。”该人士说,担保圈由来已久,问题的解决虽刻不容缓,但也不是靠一朝一夕、一两项措施就能解决,其风险化解处置难度非常大,且难以保证取得最佳效果,因此,事前的前瞻性揭示风险、防控风险,比事后的被动式化解风险显得更加重要。

据了解,在目前的解决办法中,对于正常的担保圈,要求提高抵质押比重、更换担保人或改为其他业务品种等方式,将圈内担保额降低;对于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则通过债务重组、土地置换、政府帮扶等方式逐步化解。

化解担保圈风险的关键,其实就是要寻找其他的担保方式。建行常州分行推出应对担保圈风险的产品“助保贷”,政府投入适量的资金铺底、企业提供40%-50%贷款额度做抵押担保,形成一个资金池,池内企业的贷款总量最大可以放大到政府铺底资金的10倍;民生银行推出了类似产品即“企业互助合作基金”模式;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则将关注点转向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和信用状况,推出了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此外,直接融资也更受银行重视并广为推广。

然而,这些破解之法,在常州银监分局局长朱广德看来还不够。“担保,本来是企业融资的正常途径,也是银行防范风险的手段之一,早已有之。”他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不少银行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将联保互保作为创新产品推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模式逐渐走偏,失去其原有之意。这其中,银行的推波助澜,副作用不容小觑。“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为了追求规模快速扩张,忽略了企业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重要性,弱化了对其现金流、经营状况的考察,而是过度依赖担保,依赖第二还款来源。以常州为例,担保贷款占公司类贷款的51%,比例非常大。银行应该针对其信贷文化、经营理念、考核指标等内容进行反思,不能为了放贷而过于依赖担保,也不能为了防控风险而惧贷。”除此之外,融资性担保体系的规范健全、政府部门对担保圈风险协调处置机制的建立健全也同样重要。也有专家建议,破解担保圈风险,可以通过并购贷款、推动产业集中和重组,进而重组担保链条,遏制连环担保对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若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