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喝奶茶”“188元大券包,五顿我全包”……7月12日,也就是上个周六,消费者又迎来新一波外卖补贴“大放送”。美团、淘宝闪购等平台纷纷发放外卖大额优惠券,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出超低价甚至0元奶茶、咖啡等,还有网友火速发布“0元购”攻略。
注:图片来源于社交平台
7月份以来,外卖平台即轮番发放大额补贴。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启动规模500亿元的补贴计划,在未来12个月直补消费者及商家。美团和京东外卖也纷纷发放补贴。消费者的直接感受是,点外卖越来越便宜了。
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伴随补贴升级,各平台的订单数量也迎来大幅增长。截至7月12日23时36分,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1.5亿单,平均配送时长34分钟。
7月1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在订单结构向全品类深度拓展的同时,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创新高(不含自提及0元购)。
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7月13日,《金融时报》记者通过外卖平台点单,一杯连锁品牌原价17.99元的咖啡,在红包券减免下,仅需3.3元即可拿下。
注:图片为记者订单页面截图
此前中国外卖行业长期保持着美团和饿了么平台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市场格局。自从今年2月电商巨头京东高调进军外卖市场以来,这一行业生态发生重大变化。京东秒送开启外卖骑手和商家补贴,并迅速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美团和淘宝闪购加入,本轮外卖补贴由此开启。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补贴大战轰轰烈烈,原因是电商平台和外卖平台都看到了一块新蛋糕,那就是即时零售。事实上,三家的打法是类似的,业务内容也是类似的,可以说是同质化的业务模式,而同质化的结果必然是价格竞争,体现在平台经济上就是补贴大战。
在这场补贴大战中,平台获得了“泼天流量”,消费者薅到了“羊毛”,商家收到了超量订单,骑手则收获了不菲的跑单奖励。看似各方共赢,实际成本最终由谁承担?
盘和林表示,按照以往出现的补贴大战的经验,平台需要对其他三方,也就是骑手、商家和消费者进行补贴。既然是平台为了引流和培养消费者习惯,钱自然应该由平台出,并且平台完全有能力来转移这部分成本,比如通过推送广告、数据变现等方式,从其他方面获得现金流,并非赔本赚吆喝。
不少消费者希望,补贴大战能再持续得久一点,便宜的外卖再多一点。而也有消费者担心,“内卷式”竞争最终伤害的是消费者自己。平台通过“补贴内卷”给消费者提供低价商品,容易导致商户采取低质应对策略,例如降低品控、服务缩水、以次充好等,埋下了健康和安全隐患;同时暴露出的骑手权益和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也引发市场关注。
北大国发院院长黄益平在文章中指出,平台之间的竞争不应演变为此起彼伏的补贴大战,尤其是对于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产出依赖于人工且缺乏标准化品控的服务行业而言。当消费者看似享受低价、实则获得次品时,一个负向循环的集体困境也正被塑造出来。
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针对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新平台在进入市场时应当避免过度依赖补贴手段占据市场份额,已有平台也应在应对方案上有所坚守,维护健康可持续的业态环境。”黄益平表示,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构建政府、平台、商户、消费者四方协同的治理生态,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福利的双赢。